学习科学第三次作业

作业

请将本单元画为一张思维导图,在其中标注尽可能多的细节。要求分两次画:第一次完全凭自己的记忆,用黑笔或蓝笔;第二次可以查阅笔记或课件,用红笔补充。

(课程中的案例不必画在导图中)。

2、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种情境创设方式中选取两种,提供教学案例,说明自己是如何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开展思维的。

“语义情境化”的5种方法:类比、可视化、体验式、故事化、具体化。

教学实践

(1)体验式

《天净沙·秋思》用白描创设的情境,语言凝练意蕴丰富,如何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试着从两个方面促进理解作者情感:景物及其特点,作者经历。体会景物及其特点时,采用想象具身的方法,展开想象,用语言描述情境。1.这首散曲写了哪些景物?2.揣摩修饰语,体会景物特点。3.丰富感官体验:我看到的,我听到的,我的触觉,我的感觉。4.展开想象,把这些景物描写具体。5.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写下来。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感官体验可以影响认知。这样,运用想象,调动学生身体感官体验,进入情境,体会作者情感。

(2)故事化

  《约客》描绘了诗人等待客人时独特的心理感受。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试着把这首小诗变成故事。1.补充:故事人物(诗人、友人),时间(什么时候约,约在什么时候),事件起因(约定做什么),经过(从约定的时候到晚上诗人等友人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2.描绘诗歌前两句内容,可以运用想象把画面描绘得更具体。3.揣摩后两句,试着描写诗人心理活动。4出示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仿照张晓风的写法,把《约客》改写成一个故事。

  第三讲提到,故事具有启发思考,打动人心的力量。故事,可以激活经验与兴趣。从学习结果看,学生还是挺有兴趣的。现在看,如果能够配上插图,也许效果更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