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玄奘,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祎。世人称之为唐三藏,其意在于玄奘精通经、律、论三藏,熟知佛教圣典。玄奘是我国杰出的译经家,法相宗的创始人。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玄奘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他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等学习钻研《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颇有造诣。然而他对当时的异说纷纭深感困惑,于是他想去印度求取《瑜伽师地论》,以达到会通一切的目的。贞观三年(629,一作贞观元年)玄奘请允西行求法,但没有获唐太宗批准。可是玄奘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孤身涉险,历尽艰难,经秦凉、高昌等地,越过现在的新疆北路,经西土耳其斯坦、阿富汗而进入印度境内。贞观十七年,玄奘东归,经由今之新疆自治区南路、于田、楼兰而回国。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长安,文武百官盛大欢迎。玄奘西去,往返共历17年,行程五万里,请回佛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玄奘也得到了唐太宗、唐高宗的重视,赐号“三藏法师”。后来,玄奘长期居住在长安大慈恩寺里,研究佛教,孜孜不倦翻译经文,共译经论75部,1335卷,其中包括大般若经600卷、瑜伽师地论100卷、大昆婆沙论200卷、俱舍论、成唯识论、摄大乘论等,从而把在印度所学全部传至中国。
唐僧是一个心慈面善吃斋念佛的僧人,他并没有本领,但是极力想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最终却自食其果,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与其说唐僧是个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地道的领导者。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至于唐僧虽然经历诸多磨难而总能化险为夷,一则唐僧是金禅子转世,有佛祖如来和观世音菩萨的庇佑;二则唐僧能够领导好他的三个高徒,能让他们臣服于自己,告状搬来观世音或是念那紧箍咒,让徒弟们望而生畏。只要有人胆敢为非作歹或作奸犯科,必然要受严惩。
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候,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无能的暗讽。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我决的唐僧的道德观念很强,就是悟空去拿饭也不要抢抢的不吃,自己得来的才行,也就是不能不劳而获。唐僧有时候太糊涂了连自己的徒弟有什么功能都不知道还说,大师兄杀了一个姑娘那就是一个妖孙物空有火眼睛睛的。所以唐僧也不要学的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