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心似兰草,文字清淡。无需华丽辞藻粉饰,你的形象便已经让人不能忘怀。仍记得外人评你的文章“落梅风骨”。古有建安七子以文采斐然独特而被冠以建安风骨,果然,风骨一词评价可见一斑。
仍记得与你初识,素色的碎花包装除了端正的书名竟无一丝拖沓与花哨,一下子便在各色的书中脱颖而出。从此,白落梅,融在江南的温情里伴我一路成长。
捧一卷宋词,品一杯清茗,于时光逝处寻一盏生命的清辉。
对于宋词的喜爱全然来自她的解读,不似书本那般工整干练却别有一番江南人家的雅致。一首宋词从人物经历说起超脱红尘却又关乎你我,浅浅的低眉诉说如新酿的花酒,清幽甘冽,不由自主的放松张开每一寸毛孔去感受,于是,宋词的悠远绵长便融入了血液中再不能割舍。
芸芸众生或者无不为名利金钱争夺,而从白落梅身上,我体悟到了静。这是真正的静心,隐居江南听廊前雨下的芭蕉声,只与江南水岸无边历史伟人相伴,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啊。从不接受采访,有了对某些事的想法便写下来直接投稿,这家不接便换一家,不出面就不出版的捆绑要求似乎毫无作用,你不接受我就换别家的淡然,颇有天下这么大,总有我的容身之地的豪气。那么便是了,纷争矛盾一切都是浮云,你进我退,弱水三千可不止那一瓢水。退让并不意味着退缩,反倒是精神层面另一种高端的胜利。如此道理谁会不懂?不过能控制住情绪心平气静做到的倒是少了。此种人乃曰 真人。于是渐渐学会了平心静气,学会了包容与宽容,等自己真的做到的那一天真的会觉得这些都没有什么大不了,或许,心静如水就是如此了吧。
用心体悟每个人背后深藏的故事,从不搞什么噱头只为了最纯最纯最真的人物传记。正史记载仓央嘉措在24岁被押解至京途中病逝,而阿旺伦珠达吉的秘传却说他隐于人间至坐化64岁。在白落梅的仓央嘉措传里她客观分析了两种存在的一定正确性却没有胡乱猜度真相。
对于历史与人物的尊重,我想这对于现代一些所谓作家还是有很好的榜样作用的吧。
有的人无需太多言语,无需多么引人注意,便可以引导你一路向前。仿佛看见那个蕙质兰心的的女子在江南的柔波里挽一曲清歌流觞。
做一个像白落梅那样温婉恬淡心怀众生的女子吧我仿佛听见来自心底的声音。
读《仓央嘉措诗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