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诗人可谓是星光熠熠,各种大诗人大文豪层出不穷。除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那些著名的诗歌,历史中还有许多好玩儿的打油诗。
打油诗这个名字的由来,原来并不是大家想象的油腔滑调、不庄重严肃的意思。而是历史上唐朝时期真的有位“诗人”叫张打油。因为一首著名的《咏雪》而让自己的名字打油流传千古。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怎么样?题目为咏雪,却通篇没有一个雪字,韵脚工整,用词通俗,描写生动、传神,让人对下雪后的景象一目了然。
打油诗语言直白甚至粗俗,常令正经的诗人不齿,也让普通读者发笑。却也少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不像那些正经诗经常掉书袋,晦涩难懂。也会有俏皮可爱,让人会心一笑的作品,甚至有时针砭时弊,讽刺效果一流。很多大文豪也写得很好的打油诗哦。
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也写是写打油诗的好手,尤其是碰到自己最喜欢的食物题材,更是妙趣横生,尽显吃货本色。
《竹笋焖肉诗》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食猪肉诗》
黄州好猪肉,价贱等泥土。
富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其实,像“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的诗句很美,也能引起食欲,但是像“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才更像是留着口水写出来的反应真情实感的诗呀。
清朝孙维奇有一首《讽“到此一游”诗》也很好玩儿:
粉白墙上狗屁多,不成诗文不成歌。
如若是有真才学,为何当年不登科?
不过古人到此一游,不论文采怎样,都会写首诗,现代人都只会写名字了。。。
还有著名的张宗昌“诗人”的《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手戳蛤蟆,果然是生趣盎然,天不怕地不怕。
所以 ,打油诗和正经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用词通俗。虽然体现作者博古通今、通晓典故的能力欠缺,却能用最平实生动的生活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岂不是水平更高一筹?
怎么样,你爱上打油诗了吗?
原创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银杏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