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傅小田毕业于剑桥大学教育学专业,后加入凤凰卫视伦敦记者站。2011年,他主动请缨前往利比亚进行战地报道,被称为“沙漠之花”。2013年起傅晓田担任高端访谈节目《风云对话》主持人,对话近千名世界政要.要.....
“剑桥的留学经历给你带来的什么?”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傅晓田思索了一会儿,回答说:“剑桥就像个童话世界,生活和学习都很纯粹。剑桥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个是严谨的英式逻辑思维,二是用包容和主动适应的心态接受不同文化跟习俗。这两点对我现在和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大有帮助。”
初到剑桥时,傅小田并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一次与教授争辩一篇论文的写作结构时,教授说的一句话,让他至今印象深刻:“你是在剑桥,拿的是剑桥的学位。”傅小田说:“人要常常有归零的心态,忘记过去、走出过去,主动去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规则,才会收获进步。”在剑桥学习的社交礼仪也为傅晓田毕业后在英国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剑桥大学定定期举行正式的学院晚宴,学生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一起优雅地用餐,并且进行有效交流。
2016年,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举行“傅晓田花园”命名仪式,一方面肯定傅晓田在毕业后这几年时间里取得的工作成绩,另一方面也感谢晓田对母校教育事业的捐赠。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博科娃闻讯还专门录制了祝贺的视频。傅晓田说:“一定会有人会问我,捐赠为什么选的剑桥,而不是国内的学校?我想说,正因为遥远,所以形式有限,在国内,我资助了西大附中的学生运动计划,还担任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的优才计划导师,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成长。”在谈话中,傅晓田多次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她说:“学习是持续一生的事情,不要着急。世界很大,在等着你。”
真正让傅小田走进大众视野的是她对利比亚内战的新闻报道,2011年,利比亚内爆发,傅晓田经过再三申请,终于踏上了前往班加西的旅程。“从入境开始枪声就不绝于耳,到处硝烟弥漫,第一个晚上吓得不得了。但是我就想,天哪,我怎么到这儿了?用卫星电话打给父母,我都得一直半捂着话筒,怕枪声传过去吓着他们。”在班加西、的黎波里的采访报道活动中,傳晓田时常需要穿戴防弹衣和头盔,以防流弹和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
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做战地报道?她说:“记者如何拿到好的报道?那就是必须离新闻现场足够近。那里有新闻,我就要去,哪怕是战场。”傅晓田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采访了从反对派首脑人物到基层百姓家庭的各个群体,对整个局势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报道及深入透彻的分析,就观众称为“良心记者”,并获赠美誉“北非沙漠之花”。
在战争笼罩的利比亚,外来年轻女孩子更需要承担各种风险。傅晓田说:“主观上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女生就自我限制,反而可以比较巧妙地发挥女性的角色优势。比如当时在媒体入住的酒店里,大家很快就都认识了我——一位来自亚洲的女记者。2011年10月底,班加西举行全国成立大会,当时的记者主要都集中在的黎波里,我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获邀搭乘专机连夜赶赴班加西大会现场报道的记者之一。
2013年开始,傅晓田担任凤凰卫视高端访谈节目《风云对话》主持人,此后采访全球近千名政要,包括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美国前国务卿约翰.克里、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国与国之间需要更多有效的沟通,从国家领导人到大众,都可以从我做起。我的自我要求跟定位就是不带偏见的去对话。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做节目也是一个道理,要说难也不难,只要将复杂的问题合理分拆、层层思考,再用逻辑给串起来,并传递给观众。”傅晓田说:“我很喜欢研究这些政治家、外交家的用词跟逻辑,真的能学到很多。”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傅晓田,一个八零后东方女性,依靠长期积累的学识,智慧和勇气,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和理性分析活跃在国际政坛一线新闻报道中。傅晓田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发更加有效的国际交流,鼓励年轻人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国家发展与对外交流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