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吃了第一次败仗,谨慎起见,往西撤退。自他从咸阳领命出兵以来,不断向反秦阵地步步推进,还从未有过战略性的回撤。
项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到濮阳东面时,再破章邯。章邯不得不退据濮阳,坚守不出。
项梁见状,遣项羽和刘邦一路攻城阳、雍丘,连克秦军,斩杀李斯儿子李由。项梁自己则攻下定陶。楚军因此士气大振,项梁不免面露自得之色。毕竟,之前那么不可一世的秦军在他面前,也不过如此。
项梁麾下宋义向他进谏道:自古战胜之后,将领骄矜、士卒惰怠者,没有不败的。如今虽然屡战屡胜,但我军伤亡也不可估量,兵力渐少而惰心滋生,我看章邯军驻守在濮阳,却日益从关中补充士卒和军粮。我窃为将军感到担忧。
连续战胜强敌的喜悦充满了项梁的内心,他这时完全听不进任何长秦军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大手一挥,把宋义支走,出使齐国去吧,谁让你在我耳边说些不中听的话呢,等你从齐国回来我再用新的战功给你开开眼。
宋义摇摇头,出了帐门直奔齐国而去,半途中恰好遇到齐国来的使者。
宋义对使者道:如果你是来见项将军的,我劝你慢些走。项将军面有骄色而不自知,我料他不日必败。你走慢一些,或能免死,否则走得越快,死得越早。
果然,项羽和刘邦正在攻打陈留时,忽然闻听噩耗。章邯夜袭定陶,大破楚军,项梁兵败身死。当年秦始皇派王翦攻灭楚国时,大将项燕死国,如今他的儿子终于也丧命在秦人手中。秦楚这一对自战国后期结下的冤家,账上又添一笔新仇。项羽虽然悲愤得双目喷火,碍于听到这一消息,兵卒一片震惊,士气低迷,只好放弃攻打陈留,暂时和刘邦一起引兵东归。
章邯又一次站上了胜利的山头,他把之前那两次失败视为偶尔的挫折,毕竟和项梁的角力,他笑到了最后。但章邯可能忽视了一点,他目前所有赢下的仗里,对面都没有一个人:项羽。而他败下阵来的那两场,项羽恰好都在场。
此时,他还没意识到谁才是他今生最难对付的敌人。
但章邯显然已经重拾了信心,他决定继续他的剿灭反秦军之路。鉴于楚军已经暂时东归,章邯帅旗一挥,大军北上,准备就近攻灭赵国。
赵兵不像楚军,几乎不堪一击,一战即破。赵王和张耳仓皇退守巨鹿城。章邯令王离的长城军将城池团团围住,密不透风。章邯自己则驻军在西南面,给围城的军队源源不断输送粮食。
他的想法是围到城中弹尽粮绝,巨鹿自然不战而下。
他也不怕赵人去搬救兵,救兵敢不敢来解围且不说,即便来了,他也能及时救援城下的王离等。
章邯的计划很完美,但潜伏在命运里暗中靠近的,将几乎是他一生最大的耻辱。
被围困在巨鹿城中的赵王和张耳自然不想坐以待毙,悄悄派使者溜出城去四处搬救兵。
来的第一支救兵是陈余率领的数万人,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他是张耳的死党,当初两人一起受陈胜的派遣来攻取赵地,他恰好在北边收纳了不少游兵散勇,听说巨鹿被围,赶紧前来救援。然而陈余眼见秦军重重将城池围住,敌众我寡,又忌惮章邯的盛名,哪敢轻举妄动,只好驻扎在城北,等候其他救兵。
很快,赵国其他城池的援军、齐国和燕国的援军也纷纷赶来,只不过仍然没有哪一支敢率先靠近,又怕秦军突然掉头攻击,也在城北筑了十几个壁垒,且观且守。
所有人都在等待楚怀王派遣的最后一支援军的到来。
但实力最强的楚军迟迟不来。
为什么不来呢,是因为项梁之死引起了楚国内部巨大的政权动荡。而要理解这次动荡,需要我们抛开上面史书的表面记载,挖掘一些被埋藏的蛛丝马迹。
项梁最初起义时,因为势单力孤,所以本来是准备投奔已经称王的陈胜而去的。但他走到半路,就听说了陈胜已死的消息。同时得到这个消息的,还有从各地赶来的其他义军:如英布、蒲将军、刘邦、张良等。
这些失了方向的义军不得不在薛地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会议。会议的议题则是:既然陈胜死了,究竟该选择谁当继任的首领来号召楚地的英雄和百姓共同反秦。
项梁自己想不想为王,铁定想,但其他人也想啊。可想而知的是,这些拥有军队的将军互相都不会轻易服从。这时,范增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劝项梁找到楚王室的后人,立其为王。这样做至少有几个好处,第一,楚王室后人的身份,没有人敢公然反对。第二,楚王名正言顺了,项梁家族世代为楚将的身份也就更名正言顺了。第三,谁拥立的王,谁就可以挟之以令诸将。第四,从项梁的角度而言,他自己不为王,对掌握实际军权攻城略地更为方便。这个建议是项梁和范增结下良好关系的开始,但要注意的是,关系好是项梁和范增,而不是项羽和范增。
项梁于是找到楚国王室之后,一个已经沦为放羊娃的熊心,立为楚怀王,把他安置在盱眙作为傀儡,自己也借拥立的威势统领各军,一拦军政大权,成为楚国实际上说一不二的统帅。
但项梁却忽略了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怀王突然从民间娃当上楚王,身边自然会逐渐围绕争权逐利的野心家,且怀王自己或许也并不甘心永远处在高位却形同虚设。
楚怀王想要从项梁手中夺回实权,需要一个机会和一些援军。
巧的是,机会很快就来了。这时齐国出现了一股关键的势力。简单来说:齐国的王室田氏分为两派,我们且称之为旧田氏、新田氏。项氏家族扶持的是旧田氏,但是新田氏上台把他们赶跑了,并因此和项氏交恶。怀王自然马上暗中和新田氏结交,将他们作为自己对抗项梁的外援。
而怀王对抗项梁的内援,则是上面提到的另一个人物:宋义。
如前所述,宋义时在项梁军中,就在项梁战死的那一夜前夕,他却忽然离开了,据称是出使齐国。这使得项梁是否真是死于章邯之手,充满疑问。因为我们到后面还会说到,章邯即便投降项羽后被孤立在项羽营中,项羽坑杀了秦卒,也没有杀死这位所谓的杀叔仇人,于情于理都不太说得通。
项梁这位军政实际最高统帅一死,对于楚国、楚军当然是大震动。
所以项羽、刘邦、吕臣等军队都紧急撤退到大本营彭城附近。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怀王忽然从盱眙跑到了彭城,收缴了项羽和吕臣的军队。这显然是一次明显不过的趁项梁之死的夺权行动。
接下来的人事安排更是妙,封刘邦为碭郡长,武安侯,考虑到砀本来就是刘邦的实际占有地,这无疑是怀王稳定刘邦,分化项氏势力的手段。
而宋义则被封为上将军,置于项羽之上,《史记》说:“诸别将皆属宋义”,在这之前,“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这时秦国战局如日中天,楚国新丧军事统帅,如果是讨论战事,无论如何也没有什么理由能“大悦”,怀王和宋义聊得这么开心,又提拔宋义集中军权,所聊内容可想而知。
从楚怀王这一系列行动来看,为什么紧接着派刘邦西入关中,而把项羽交由宋义带着北上救巨鹿就不难理解了。
宋义在救赵的路上突然驻军不走,一连停留四十多天,还派出儿子出使齐国,未必真是以逸待劳让秦赵相拼,倒是和楚怀王倚仗齐国新田氏的外援力量来继续压制项氏的可能性更大。
但怀王和宋义都没有料到的是:项羽不是乖乖待宰的羔羊。
项羽当机立断,跑到营中亲自斩杀了宋义,并立刻派人追上出使齐国途中的宋义儿子一起宰了。
《史记》:“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斩杀长官的事情史上并不少见,很少有要用到威震、名闻这种夸张的说法,这里的威震楚国,当然是震动了以为稳操胜券的怀王一派,而名闻诸侯,恐怕也是怀王的外援一系。
杀死宋义后,项羽接管楚军,项氏重新夺回了在楚国的话语权,随即立即奔赴战场。很快,宽阔的漳水横在大军面前,而对岸就是巨鹿城池和重重包围的秦军。
年轻的项羽临水观望,意气难平。秦楚自战国末期开始就结成世仇,而项羽作为楚国名将之后,这一仗仿佛注定要由他来指挥,来继续或了结两国之间的新仇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