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过一个公益服务组织,并且很荣幸成为了负责人之一。每次面试志愿者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我一般都会问,你平时喜欢做什么?
原因有两个:撇开我是面试官而他们是被面试者,我们都只是学生而已。我希望能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而且我也喜欢有自我追求的人。当时还有一个原因是本着一个合格面试官的角度而言,志愿者做的工作是服务性的,有一技之长的人当然会更有优势。
我记得面试过的有一个女孩子,应该是我的学姐。同样我也问她那个问题,平时喜欢做什么?她简单回答说,上完课就回宿舍睡觉,追剧。
现在我还能大致想起她的样子,眼睛很大但眼球突出,盯着人看时有点吓人。衣服不记得穿的是裙子还是T恤,但是看起来很紧,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她有点胖。在我心里有个声音,果然是一典型的躺尸族,后遗症也忒明显了。
旁边和我一起面试的小伙伴问她,那你之前也没参加过任何的组织、社团或者公益性的活动了?
不出我们所料,她点了点头。然后对我们说,明年就要去实习了,学分没修够就没办法拿到学位证。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我们能给她机会,她很诚实。
觉得没有再聊下去的必要了,我们冲她笑了笑说让她等消息。她离开后,小伙伴特别气氛的说,以前不努力,现在知道急了。
我其实挺可怜她的,对她而言大学生活就快要结束了,可是她获得了些什么?
在我看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是从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期,是一生中特别宝贵的时光。如果仅仅把它看做一个象牙塔,舒适的躺在里面享受着眼前的安逸,那么总有一天会让我们付出加倍的代价。
记得我要读大学的时候,心情很复杂,既舍不得离家又有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可那时我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我要改变自己,具体变成什么样子那时并不清晰,但反正不再是那个整天埋在习题中的自己,也不再是那个和别人说句话都不敢的自己。
刘同曾在书中写到他高中毕业的时候,他让每个高中同学都写出他的毛病,比如有人觉得他啰嗦,有人觉得他特别娘。等读大学的时候,因为没有谁认识他,所以他可以把他们说的那些缺点都改了。后来,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居然成为了最酷的人。
他的那本书是我大二时读的,不过尽管一开始没有读到他写的这段文字,他的这番经历。很庆幸懵懵懂懂中我有了努力改变自己的想法,并为之付出努力。我没有让我的高中同学告诉我有什么缺点,我只有一个简单方法,那就是凭自的直觉,听自己内心的想法: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我积极参加班干竞选,并成功竞选班长一职。因为担任班长,我不得不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慢慢的打开了我曾经有点闭塞的心。走出了第一步,就会迈开第二步,后来我参加了社团、组织,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
我认识的人中,有的励志考研,年年期末第一,顺利保研;有的学生工作干得出色,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成为优秀学生干部;还有的喜欢销售,所以选择努力兼职,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门面店。大学四年,他们靠自己的努力,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宝贵的大学生活。
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里,没有家人的管束,甚至没有人认识你,没有人知道你过去的样子。只要你愿意,而且足够用心和努力,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它们都会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也许,一路上会遇到失败与不公,但请相信更多的是收获与温暖;也许会偶尔感到自卑,但请相信你已经在变得更自信的路上;也许会有无助和迷茫,但请相信每一件你所做的事情都会有其必然的意义,总会有一天发光;也许会想偷懒想放弃,但那样的话,你再也不会成为你一直想成为的自己,你又会被打回原型。
没有也许,只有坚持,用现在一点一滴的努力去一笔一画勾勒出未来的自己,那个你喜欢的模样。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