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个审计项目,发现自己的进度比别人落后很多,因为我在审计资料收集过程出现了问题。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一遍又一遍被我退回去,因为他们整理提供的资料有明显的数据错误。因此,今天我想来谈谈审计资料的收集整理。
审计资料,专业上应该叫做“审计证据”,它是指审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我们在收集审计资料时,除了一些最原始的资料,有时我们也需要一些整理的信息,如被审计单位登记的台账等。
针对整理的“审计资料”,我经历过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自己整理
以前,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时,收集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一般只收集最原始的资料,然后根据原始资料自己进行相应整理。即使使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台账,台账的信息也是一条一条经过审计核对过的。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自己整理的数据可靠性更高,效率也更高。有时候,让被审计单位整理信息,他们往往会花费很长时间,还不一定是审计满意的结果。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被审计单位会不认可审计整理的结果,他们会跟你一个个核对,还会给你扯出一些其他的资料、数据或者原因,最后还有可能推翻你整理的审计证据。
第二种方式:被审计单位整理
我进公司内审部后,发现同事们都是自己梳理出需要的信息,然后把模板发给被审计单位整理,再在被审计单位整理提供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数据是被审计单位自己整理的,经过他们确认,一般很少出现推翻审计证据的情况。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被审计单位整理的资料的效率比较差,还容易出现错误,可能需要多次返工。就像我这次,连续几次都收到了明显错误的信息,所以,影响了我的项目进度。
因为项目进度延后,让我思考,到底应该如何收集、整理审计资料?
一、根据公司审计惯例,选择相应的方式。我记得自己刚进公司内审部时,我还是习惯于外审的方式,结果数据结果整理出来,不仅被审计单位不相信,连我们部门的领导也不相信数据结果,最后活我干了,还被训了。
二、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好,可以由被审计单位整理;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差,最好审计人员要去核对原始资料。像我今天的这个情况,已经几次都梳理不出来的,我应该是要去现场,和他们一起核对原始资料。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只能干着急。
以上,就是我关于收集整理审计资料的想法,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欢迎分享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