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最后一天,我们踏上山西自驾之旅。午后一点三十八分,从阳光小区出发,首站选在渭南渭清公园作为露营地。初秋的天,蓝得澄澈。阳光明亮却不灼人,风里带着微凉的舒爽,云很少。一路行过210国道、富耀路、省道310,再转入环城路与县道,窗外最动人的,是那绵延不绝的行道树。
曾在渭北高原为行道树赞叹——它们整齐、挺拔,带着一种肃穆的美。不难想象,当初栽下它们的人,付出了多少智慧与辛劳。此刻,杨树、栾树、国槐、柳树、红叶李、楝树……成排成行地掠过视野,粗壮高大,秩序井然。与之相伴的构树、核桃树、侧柏、榆树、泡桐、银杏、皂角、松树,也各自舒展枝叶,绿意盎然。它们或并肩而立,或枝叶交叠,似在低语,又像在道旁相互致意。
沿途偶有村庄、住户、街市,却总掩不住那一片接一片的绿。家家门前,柿子树、椿树、紫薇、木槿、合欢、枫树、石榴、花椒、苹果、玉米、石楠、紫荆……纷纷以各自的姿态,绽放着独属秋天的生机。不由想起刘禹锡那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下午五点半,抵达生态园停车场。今年五月我曾在此住过一夜,那时是三家六人三车同行。时隔一季,这里却变了样。蒿草疯长,垃圾箱满溢,空气中混杂着食物腐坏和雨后草叶霉变的气味。我们将车停在曾经的位置。夕阳还未落下,气温比昨日阴雨时明显升高,草丛间仍可辨认出旧日的车位痕迹。
不远处,一辆贵A牌照的黑色轿车旁支着蓝色小帐篷,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折叠椅上看手机。我上前打招呼,他没听清我说什么,只含糊应了一声。我们在停车场内走了一圈,心里犹豫:今晚要不要住这里?
老公开了四个多小时车,从新区到华阴,应该累了。正布置营地时,来了一辆云A牌照的面包车,下来一对昆明夫妻——男的身形清瘦,女的丰腴富态,对比鲜明。女方去洗漱,男方主动过来搭话,老公也迎上去,两人很快聊开。
天色渐晚,又来了一辆三轮电动车,车上挂满杂物,停在我們南侧。开车的是位60后大哥,属鼠,已到免票登华山的年纪。他说自己从河南新乡出发,已在外面三个月,先去宁夏避暑,再由北向南漫游。他误以为我们前几天曾在照金公路站停车场见过,得知时间对不上,便笑着摆手。
这位大哥是个妙人。开着电动三轮,一天能跑三百公里。老公问他是否改装过电池,他压低声音笑说:“干这行的在河南可不少。”他用柴火做饭,一碗南瓜粥、一盘白菜炒肉,吃得利落干净。下午他进了华山景区,步行几公里后又出来——“反正不用票,明天再去。”
我们原还担心他睡哪儿,直到他将车身一侧铺开,变成一张横卧的床,这才恍然大悟。凌晨四点,他悄然收拾妥当,动身夜爬华山。
那样坚毅的眼神,那样利落的行止,完全看不出是60岁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行走山河,让我们这些自驾游人也不由得开阔了眼界,添了几分见识。
夜深了,我们同巍峨耸立的华山一起,聆听高速上过往车辆的轰鸣,听着听着,我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