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没有人才,一切归零;没有道德,人才归零
董明珠掌管的格力,员工最多时超过了10万。她是如何让众多的员工听从她的号召?
她说,没有人才,一切归零。那么在她的眼中,怎样的人算是人才?
01
什么样的人算人才?
要想知道什么是人才,你先问自己是人才吗?如果你不是人才,你绝对招不来人才,因为你的思想没有认清什么叫人才。
我们往往把人才定义在技术领域里面,但是一个企业的人才,绝对不局限于技术领域。只有当企业的每一个岗位里面都有人才时,这个企业才真正算是拥有人才的企业。
扫地的算不算人才?很多人可能觉得不是,但是在我的眼里,他是。
所有人到格力参观完以后,都会说格力的管理很厉害,走了整个公司一百万平方的地方,没找到一个烟头,看不到一粒灰尘。
这个时候,你认为这个扫地的是不是人才呢?当然是!
以前我们招来了一个清华的博士后,当时全国这个专业毕业的博士后只有两个。这个人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们跟他说你懂技术,能不能从成本上给我们做研发。因为我们有材料的亏损,所以他来了之后我们就希望能有突破。
结果他做了一款叫小蜜蜂的空调,这个空调在使用的时候不知道是开了还是关了。这是按照偷工减料的思维去做的。虽然给我们降低了大概40块钱的成本,但是我们觉得这40块钱的成本宁可不降。
所以,这样的人才我不认同。
我们通常有一个误区,认为无论什么岗位,员工学历越高越好。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各怀其才,关键是如何使用。
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员工,每个人都可以是必不可少的人才。
以我为例,刚进格力时,没有卖空调的经验,但有吃苦精神,有钻研市场的冲劲,经过一段磨炼摔打后,很快便打开了市场。反过来,如果我当初从事技术或财务工作,虽然也不会干得太差,但绝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每个人都是人才,关键是企业能否给他提供一个人尽其才的岗位。
而且,我认为对人才的评判,不能以资格是否老来决定他能不能当领导。而是应该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挑战精神,有没有勤奋的精神,有没有奉献的精神。
如果有,就给你机会,就给你平台。
我现在用了一个82年出生的大学生,他进了格力以后,非常勤奋,敢于挑战。所以现在格力有一个很核心的部分就是他在掌管,而且他还不是一本大学毕业的。
另外,对于人才,道德是第一位。人才要忠诚自己的岗位,如果没有道德,他就不是人才。尽管你懂技术,但我认为,你依然不是人才。
一个人不爱企业,或者他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于企业来说他就不是人才。
没有人品的人才不能用。
格力有一个技术人员,每天都有人请客吃饭。很多人到我们这里都说原来格力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竟然天天有人请吃饭,他的工作精力没有用到技术上。
而我们的产品能不能用,是技术系统说了算。这样一来。我们的技术系统不是以产品标准来设定你符不符合要求的,而是给了我多少好处来设定。
所以我当初坚决把他开掉。我对他说,你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我们格力,会说格力不注重人才,这样影响多坏?
我认为这种人不是人才。
02
人才从哪里来?
技术怎么来?要靠人才。人才在哪里?就在自己的企业里。
我们过去讲,技术可以买别人的,或者合资的,但在当下要重新定位和选择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是自主创新。
那么,我们对于人才培养的概念是什么?就是坚持自主培养人才。
以前很企业自称我拥有多好外国人才,好像有外国人才这个企业就好,但是,我就是要打破这个观念,告诉你,应该是我们拥有多少自己的人才。
格力没有一个外来高薪聘请的人才。
我们中国有巨大的人才库,关键是我们怎样培养,有很多的年轻人可以成为技术开发的核心人群。
企业家的一个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培养人才。我们每年招一两千个应届大学生,我们来培养他,有的培养了十年,这一两千个大学生优秀的、认同企业文化的人,他们就会留下。
现在我们格力的人才队伍,平均年龄没有超过三十岁,但是有几千专利是我们发明的。虽然我们没有被评上专家级别的人,但是他们创造了所谓专家没有的技术,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而且我们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平台,技术不断升级,一直是行业领导者。
比如,格力的光伏空调,这个产品拥有世界上最领先的技术,但它的开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就是中国人才!
所以,我们为自己感到骄傲!
03
人才被挖怎么办?
当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格力也遇到了很多很多没有办法克服的难题,比如“挖人”的问题。
我们培养了人才之后,别人来挖我们的人,甚至在我们门口组团来挖。格力有上万人的研发队伍、9个研究院,60多个研究所,我们在不断创造领先技术的同时,也愈发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遇到“挖人”的,怎么办呢?有人就说,“董明珠,你涨工资。”
我说,你错了,如果这个人是为了钱,你怎么加薪,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如果有人要离开格力,我会说,请走。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倡导价值追求。我们要让每个员工明白,他们在工作上的奉献与企业、国家是连在一起的,过分追求名利和金钱的人离开反倒是件好事。
而且,时代在进步,你今天拥有技术不代表明天也能引领,所以我们不断创新新技术。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被挖走的人带的是旧技术,我们还不断创新,这个时代人才是大把的,关键要有好平台,没有好平台人才也可能不是人才。
其实,从长远观点看,挖人也没有太大用处。
第一,挖来的人不会长久。一个人能被你挖来,就能被别人挖走,除非企业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而这在事实上是办不到的。
第二,挖来的人很难融入企业。成熟的企业往往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自己的风格。中国空调厂家在技术上、业务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要长期发展,就要有一大批熟悉企业、对企业有感情的员工。合格的员工不只是技术上合格,还要求思想感情的合格,这样的人靠挖是挖不来的。
第三,挖来的人涣散队伍。自己培养的人才对企业有感情,员工也信服。有的企业好不容易挖来一个营销人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飞了”,即使操作违规,炒机,虚报工程机数量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这个人后来会殃及整个网络,甚至毁掉整个销售队伍。
我们有一个规定,只要是从同行业企业出来的,无论你多能干,原则上不收留。
而事实上,从格力走出去的人没有见到一个成功的。
04
管理人,就要得罪人
1995年,我们遇到了最大的困境——整个营销队伍集体离开。当时公司叫我回来当部长。我本来不情愿,一是得罪人,二是收入少。
但是我反过来又想,如果企业没有了,我还能做销售吗?所以我决定回来。当时格力内部没有规章制度,也没有行为标准,因此:
第一,腐败问题非常严重。
首先,格力的最高领导,他从广西带来的人自以为有后台,为所欲为。给其他人慢慢造成了一个氛围,觉得这些人不能得罪。
当所有人都是察言观色地办事,这个企业还会有希望吗?
其次,有人说一讲到格力电器,只有两个字——太黑。比如招聘,一个普通工人都要500块钱才能进来;还有搬运工,旺季时,谁给我一箱水就给谁先上货,最后发展到谁给钱就先给谁上货。
不同层面都有腐败,企业的品牌形象怎么可能好吗?
第二,日常工作懒散。
那时,企业淡旺季特别明显,淡季时,员工就坐在办公室喝茶、聊天、吃零食,没有任何压力。我认为人的一生一定要有压力才活得有意义,在挑战之后获得的成功才有价值。
所以,我做了两件事:
第一,成立纪检办。
把每个岗位的标准挂在墙上,员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参照标准检讨你的行为。比如上班不准吃零食,刚开始大家觉得董姐只是说说而已。
有一天他们正在吃的时候被我发现,一人罚款50元,带零食来的那个人罚100。那时后勤人员最高工资也就800块钱。但下班后,我私下给了他100元,不过我跟他声明,不是你罚的钱,是我给你的钱,因为你家里困难,不忍心再雪上加霜。
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对小事不重视,等到出大问题时再想解决就难上加难。
第二,与“关系”作斗争。
我们总经理从广西带来一个人,开票的。所谓“县官不如现管”,没人敢得罪。但我查账发现了重大问题。
一个经销商拿了500万的货,但1年以后才交钱,这意味着我们对他有特殊政策。所以我立了一个规矩,财务通知发货,你才能开单。
我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带来的人,应该比别人的要求高一倍。有一天他被我逮到有一个经销商没给钱,他把货给发了,而另外一家有钱在帐上,没有发货。
我不管他如何解释,罚款100,全公司通报,工资降一级。
第二天老板就找我,说不应该降他工资。但我跟他讲,我要是权力够大,就开除他了。不是我跟你过不不去,是他和你过不去,我维护企业的利益,就是维护你的利益。
你要不就免我职,我大不了还做销售。而作为老板,他会吗?他免了我,就是免了整个公司的信心。
所以无欲则刚,你叫我干,我就把事情干好,把权力用足、用透、用好。有人说我比较好斗,确实。但不跟这些行为斗,我回来做部长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应该说我是老板最好的打手。
05
要管别人,先管好自己人
现在,我完全可以介绍亲戚到格力工作,或者用熟人来做上游配套,企业内部不会有人说我什么,但是这种行为会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带来隐患,可能导致产品,乃至整个企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在1995年5月份,天气正热的时候,武汉的一个央企老总,他告诉我哥哥只要帮他拿100万的空调,就给两三万块钱。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找到我哥哥的,然后我哥哥很高兴,因为发财机会来了,所以就打电话跟我说,希望能到我这来拿空调。
从经济来说,我们企业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因为卖给谁都是一个价,而且卖给他,经销商也赚钱,我的哥哥也能得钱,是三赢的局面。
但是,我这样做了以后,所有我的下级,我的下属,我们的经销商,都会用另外一个思维来看:
第一,我的员工会想:你当部长都可以做,我们也给我们关系好的经销商,大家合伙,大家都发财,可能会形成这样一个效应。
第二,经销商会想:到格力只要找关系就行了,它就没有制度了,变成了一个关系学。
第三,我要是这样做了以后,我怎么再去让我的员工遵守纪律。可能最终是所有的商家,无论是他用什么样的手段,拿到你的货,但是他从内心里面,他不认可你企业,他对你企业没有信心,我们最大的损失,是没有信心,没有诚信。
所以当时把我哥哥拒绝了。
我哥哥就很郁闷很生气,结果这个经销商,反过来还打电话问他,说这是你亲妹妹吗,我哥哥当时就写了一封绝交信:我没有你这个妹妹。
我哥哥是真的不理解,十几年都不来往,因为他一封绝交信已经给我,是不来往。去年他生病的时候,我去看他,他后来讲了一句话,我觉得也是蛮感动的。
他说我今天终于理解你了,你付出那么多,你当时能给我方便不给我方便,他说我也能够理解,如果我们都去拖你的后腿,可能格力电器没有今天。
06
如何让每个员工都爱企业?
在我们格力,首先没有等级之差。每一个岗位都应该受人尊重,这样的企业才可以容纳人才。
我们一线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也就是过去的“农民工”。
但格力电器从1997年开始就杜绝在公司里面说“农民工”。不能因为岗位不同,我们就歧视他们。
他们文化都是初中,但是我们今天都能把他们培养成管理者。他们作为一个榜样,给别人带来了目标和方向。
还有我们的员工一直担心买不起房子,怎么办?
其实,这不是我们员工要思考的,而是我们企业“当家人”要思考的。
现在我们给一线员工一人一房,结婚后可以给两房一厅,退休后房子归员工。我们要尽可能给员工带来安全感。
但是我们要他们保证品质与质量,因为只有每天一道工序都把质量控制好,才能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产品。
我们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错的话,整个链条就会不完整,就可能伤害我们的消费者。如果真正伤害了消费者的话,我们消费者就不会要你,最终受害的还是员工。
所以要让每个员工都爱这个企业,只有每个人都爱企业、都愿意付出,这个企业才有竞争力。
附:盘点各界大佬们的人才观
人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些商界大佬都有着怎样的人才观呢?
柳传志 :只有在赛马中才能识别好马
我们对人才采取在赛马中相马的策略,这包含三方面的含义:要有跑道,即为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要有跑道的划分,不能乱哄哄地挤作一团,必须引导他们有序地竞争;要制定比赛规则,即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评估体系。
企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到再认识的过程。最好的认识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去做事。只有在赛马中才能识别好马,才能发现千里马。
张瑞敏 :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
我个人从事企业管理30多年,把这30多年的管理经验提炼为九个字,就是“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
企业就是人,是说所有的资产要增值都要靠人,人是企业的关键。如果把人抛到一边,资产负债表就没有多大用途。就像青岛有一句老话:“死店活人开”。同样一个店,两个不同的人开效果就不一样。
“管理即借力”,就是看企业有没有开阔的思路整合更多的资源。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果是封闭的就会一事无成。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我把它提炼为一句话:“要使企业的每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即自主管理。
马云:“培养”人才之道
人才可以培养出来的。
什么是“培”?“培”就是多关注他,但也不能天天去关注,因为一棵树,水多了死,水少了也死,如何关注也是艺术。
什么是“养”?就是给他失败的机会,给他成功的机会,你要看着,不能让他伤筋动骨,不能让他一辈子喘不过气来。
任正非: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
我们公司的人才政策一贯讲的是“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没有强迫大家干一行就一定要去爱一行。
秘书如果不团结起来,不大声呐喊,就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你们可以多写文章,可以发表,可以上报,提出建设性意见,我们是会参考的。大家都可以发挥积极性,每个人都可以谈认识,讨论怎样做个好秘书,秘书不是有好几项功能吗?可以重点讲讲服务功能。
我们对基层主管、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实行岗位相对固定的政策,提倡“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基础是要通过录用考试,已上岗的员工继续一行的条件是要经受住岗位考核的筛选。
马化腾:无用人理论
马化腾能够打造腾讯与人才管理是分不开的,他的独到之处在于:腾讯把人力资源本身当成产品来运作,以产品管理的模式来管理人才。即使这样也会给员工这样的规定:甘于做一个无用的人,无用最终也可以收获硕果。
腾讯也注重对于员工训练有职场目标,并且对这些目标数据负责,有一个复盘,员工做事情要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朱新礼的人才观:人才是社会的
人才可遇而不可求,留人,留不住心。要走,欢送。过一两年再回来,欢迎。只要你自己不走就行。人才是社会的。
史玉柱:选人标准就是两个——又红又专
选人标准就是两个,毛主席说的又红又专。
红,指人品好;专,指他的业务好。其实这个是两方面的,其实任何一个团队,你在周围找人,都是能找到合适的人的,又红又专的人都是能找到的。
红,我想稍微有一点经验的人,其实他的人品早期还是能看出来的;专,其实很大部分跟培养有关。
你如果给他放那个位置,却不授权给他,那他永远专不了。你要把他放在那个位置上,还要授权给他,然后就培养他。
王兴人才观:你想走得久、走得远,要一群人一起走
人是最重要的产品,你是不是有足够好的团队,有足够好的团队,你才会有正确的战略,才会有强的执行力,所以归根到底都是人。
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能不能找到好的人,留住好的人,把他们培养的更好,让他们发挥的更好,这个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做团购一定要找有耐心的人,没有经验不要紧,只要他相信这个行业。耐心是比资本更稀缺的东西,“如果是比资本的话,大公司永远比你有钱,比如苹果,但世界更有钱的地方却没再生产出一个苹果。
如果你想走得快,就要一个人走;你想走得久、走得远,要一群人一起走。希望大家一起走下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李彦宏:对人才的争夺是一场大战
我觉得关键还在于我们的人的质量,并且这永远会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最优秀的人(当然这越来越难了),给他们好的待遇,激励他们不断向上,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从而使得这里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给正确的人提供正确的机会。
如果我们能做到所有这些,我们就会一直处在领先的位置上,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会掉下来。不管发生什么,在技术领域,全球化或是其他什么领域发生变化,这个道理都不会变。
但我可以这样说:对人才的争夺会是一场大战,非常激烈的大战。我也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任何跟我竞争人才的公司,不管它处在哪一个领域。
俞敏洪:内部培养与外部挖掘
对于管理体系的人才,一般我会先筛选人,然后经过背景调查,看它在各方面是否适合新东方的要求。如果适合,我会把他安排在身边,观察他的行为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如果这个人基本方面没有问题,就给他放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岗位上,看他运作的步骤怎么样。一旦他比较成熟了,再把他放在比较重要的管理岗位。
新东方的人才,有一大半是内部培养的,这样比较容易看到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对于管理体系中的专业人才,比如财务、审计、资本运作、市场推广人员,我们则一般从外部挖掘,当然首先要看他以往的工作业绩。董明珠:没有人才,一切归零;没有道德,人才归零
每日汇阅 3天前
董明珠掌管的格力,员工最多时超过了10万。她是如何让众多的员工听从她的号召?
她说,没有人才,一切归零。那么在她的眼中,怎样的人算是人才?
01
什么样的人算人才?
要想知道什么是人才,你先问自己是人才吗?如果你不是人才,你绝对招不来人才,因为你的思想没有认清什么叫人才。
我们往往把人才定义在技术领域里面,但是一个企业的人才,绝对不局限于技术领域。只有当企业的每一个岗位里面都有人才时,这个企业才真正算是拥有人才的企业。
扫地的算不算人才?很多人可能觉得不是,但是在我的眼里,他是。
所有人到格力参观完以后,都会说格力的管理很厉害,走了整个公司一百万平方的地方,没找到一个烟头,看不到一粒灰尘。
这个时候,你认为这个扫地的是不是人才呢?当然是!
以前我们招来了一个清华的博士后,当时全国这个专业毕业的博士后只有两个。这个人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们跟他说你懂技术,能不能从成本上给我们做研发。因为我们有材料的亏损,所以他来了之后我们就希望能有突破。
结果他做了一款叫小蜜蜂的空调,这个空调在使用的时候不知道是开了还是关了。这是按照偷工减料的思维去做的。虽然给我们降低了大概40块钱的成本,但是我们觉得这40块钱的成本宁可不降。
所以,这样的人才我不认同。
我们通常有一个误区,认为无论什么岗位,员工学历越高越好。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各怀其才,关键是如何使用。
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员工,每个人都可以是必不可少的人才。
以我为例,刚进格力时,没有卖空调的经验,但有吃苦精神,有钻研市场的冲劲,经过一段磨炼摔打后,很快便打开了市场。反过来,如果我当初从事技术或财务工作,虽然也不会干得太差,但绝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每个人都是人才,关键是企业能否给他提供一个人尽其才的岗位。
而且,我认为对人才的评判,不能以资格是否老来决定他能不能当领导。而是应该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挑战精神,有没有勤奋的精神,有没有奉献的精神。
如果有,就给你机会,就给你平台。
我现在用了一个82年出生的大学生,他进了格力以后,非常勤奋,敢于挑战。所以现在格力有一个很核心的部分就是他在掌管,而且他还不是一本大学毕业的。
另外,对于人才,道德是第一位。人才要忠诚自己的岗位,如果没有道德,他就不是人才。尽管你懂技术,但我认为,你依然不是人才。
一个人不爱企业,或者他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于企业来说他就不是人才。
没有人品的人才不能用。
格力有一个技术人员,每天都有人请客吃饭。很多人到我们这里都说原来格力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竟然天天有人请吃饭,他的工作精力没有用到技术上。
而我们的产品能不能用,是技术系统说了算。这样一来。我们的技术系统不是以产品标准来设定你符不符合要求的,而是给了我多少好处来设定。
所以我当初坚决把他开掉。我对他说,你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我们格力,会说格力不注重人才,这样影响多坏?
我认为这种人不是人才。
02
人才从哪里来?
技术怎么来?要靠人才。人才在哪里?就在自己的企业里。
我们过去讲,技术可以买别人的,或者合资的,但在当下要重新定位和选择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是自主创新。
那么,我们对于人才培养的概念是什么?就是坚持自主培养人才。
以前很企业自称我拥有多好外国人才,好像有外国人才这个企业就好,但是,我就是要打破这个观念,告诉你,应该是我们拥有多少自己的人才。
格力没有一个外来高薪聘请的人才。
我们中国有巨大的人才库,关键是我们怎样培养,有很多的年轻人可以成为技术开发的核心人群。
企业家的一个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培养人才。我们每年招一两千个应届大学生,我们来培养他,有的培养了十年,这一两千个大学生优秀的、认同企业文化的人,他们就会留下。
现在我们格力的人才队伍,平均年龄没有超过三十岁,但是有几千专利是我们发明的。虽然我们没有被评上专家级别的人,但是他们创造了所谓专家没有的技术,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而且我们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平台,技术不断升级,一直是行业领导者。
比如,格力的光伏空调,这个产品拥有世界上最领先的技术,但它的开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就是中国人才!
所以,我们为自己感到骄傲!
03
人才被挖怎么办?
当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格力也遇到了很多很多没有办法克服的难题,比如“挖人”的问题。
我们培养了人才之后,别人来挖我们的人,甚至在我们门口组团来挖。格力有上万人的研发队伍、9个研究院,60多个研究所,我们在不断创造领先技术的同时,也愈发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遇到“挖人”的,怎么办呢?有人就说,“董明珠,你涨工资。”
我说,你错了,如果这个人是为了钱,你怎么加薪,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如果有人要离开格力,我会说,请走。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倡导价值追求。我们要让每个员工明白,他们在工作上的奉献与企业、国家是连在一起的,过分追求名利和金钱的人离开反倒是件好事。
而且,时代在进步,你今天拥有技术不代表明天也能引领,所以我们不断创新新技术。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被挖走的人带的是旧技术,我们还不断创新,这个时代人才是大把的,关键要有好平台,没有好平台人才也可能不是人才。
其实,从长远观点看,挖人也没有太大用处。
第一,挖来的人不会长久。一个人能被你挖来,就能被别人挖走,除非企业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而这在事实上是办不到的。
第二,挖来的人很难融入企业。成熟的企业往往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自己的风格。中国空调厂家在技术上、业务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要长期发展,就要有一大批熟悉企业、对企业有感情的员工。合格的员工不只是技术上合格,还要求思想感情的合格,这样的人靠挖是挖不来的。
第三,挖来的人涣散队伍。自己培养的人才对企业有感情,员工也信服。有的企业好不容易挖来一个营销人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飞了”,即使操作违规,炒机,虚报工程机数量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这个人后来会殃及整个网络,甚至毁掉整个销售队伍。
我们有一个规定,只要是从同行业企业出来的,无论你多能干,原则上不收留。
而事实上,从格力走出去的人没有见到一个成功的。
04
管理人,就要得罪人
1995年,我们遇到了最大的困境——整个营销队伍集体离开。当时公司叫我回来当部长。我本来不情愿,一是得罪人,二是收入少。
但是我反过来又想,如果企业没有了,我还能做销售吗?所以我决定回来。当时格力内部没有规章制度,也没有行为标准,因此:
第一,腐败问题非常严重。
首先,格力的最高领导,他从广西带来的人自以为有后台,为所欲为。给其他人慢慢造成了一个氛围,觉得这些人不能得罪。
当所有人都是察言观色地办事,这个企业还会有希望吗?
其次,有人说一讲到格力电器,只有两个字——太黑。比如招聘,一个普通工人都要500块钱才能进来;还有搬运工,旺季时,谁给我一箱水就给谁先上货,最后发展到谁给钱就先给谁上货。
不同层面都有腐败,企业的品牌形象怎么可能好吗?
第二,日常工作懒散。
那时,企业淡旺季特别明显,淡季时,员工就坐在办公室喝茶、聊天、吃零食,没有任何压力。我认为人的一生一定要有压力才活得有意义,在挑战之后获得的成功才有价值。
所以,我做了两件事:
第一,成立纪检办。
把每个岗位的标准挂在墙上,员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参照标准检讨你的行为。比如上班不准吃零食,刚开始大家觉得董姐只是说说而已。
有一天他们正在吃的时候被我发现,一人罚款50元,带零食来的那个人罚100。那时后勤人员最高工资也就800块钱。但下班后,我私下给了他100元,不过我跟他声明,不是你罚的钱,是我给你的钱,因为你家里困难,不忍心再雪上加霜。
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对小事不重视,等到出大问题时再想解决就难上加难。
第二,与“关系”作斗争。
我们总经理从广西带来一个人,开票的。所谓“县官不如现管”,没人敢得罪。但我查账发现了重大问题。
一个经销商拿了500万的货,但1年以后才交钱,这意味着我们对他有特殊政策。所以我立了一个规矩,财务通知发货,你才能开单。
我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带来的人,应该比别人的要求高一倍。有一天他被我逮到有一个经销商没给钱,他把货给发了,而另外一家有钱在帐上,没有发货。
我不管他如何解释,罚款100,全公司通报,工资降一级。
第二天老板就找我,说不应该降他工资。但我跟他讲,我要是权力够大,就开除他了。不是我跟你过不不去,是他和你过不去,我维护企业的利益,就是维护你的利益。
你要不就免我职,我大不了还做销售。而作为老板,他会吗?他免了我,就是免了整个公司的信心。
所以无欲则刚,你叫我干,我就把事情干好,把权力用足、用透、用好。有人说我比较好斗,确实。但不跟这些行为斗,我回来做部长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应该说我是老板最好的打手。
05
要管别人,先管好自己人
现在,我完全可以介绍亲戚到格力工作,或者用熟人来做上游配套,企业内部不会有人说我什么,但是这种行为会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带来隐患,可能导致产品,乃至整个企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在1995年5月份,天气正热的时候,武汉的一个央企老总,他告诉我哥哥只要帮他拿100万的空调,就给两三万块钱。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找到我哥哥的,然后我哥哥很高兴,因为发财机会来了,所以就打电话跟我说,希望能到我这来拿空调。
从经济来说,我们企业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因为卖给谁都是一个价,而且卖给他,经销商也赚钱,我的哥哥也能得钱,是三赢的局面。
但是,我这样做了以后,所有我的下级,我的下属,我们的经销商,都会用另外一个思维来看:
第一,我的员工会想:你当部长都可以做,我们也给我们关系好的经销商,大家合伙,大家都发财,可能会形成这样一个效应。
第二,经销商会想:到格力只要找关系就行了,它就没有制度了,变成了一个关系学。
第三,我要是这样做了以后,我怎么再去让我的员工遵守纪律。可能最终是所有的商家,无论是他用什么样的手段,拿到你的货,但是他从内心里面,他不认可你企业,他对你企业没有信心,我们最大的损失,是没有信心,没有诚信。
所以当时把我哥哥拒绝了。
我哥哥就很郁闷很生气,结果这个经销商,反过来还打电话问他,说这是你亲妹妹吗,我哥哥当时就写了一封绝交信:我没有你这个妹妹。
我哥哥是真的不理解,十几年都不来往,因为他一封绝交信已经给我,是不来往。去年他生病的时候,我去看他,他后来讲了一句话,我觉得也是蛮感动的。
他说我今天终于理解你了,你付出那么多,你当时能给我方便不给我方便,他说我也能够理解,如果我们都去拖你的后腿,可能格力电器没有今天。
06
如何让每个员工都爱企业?
在我们格力,首先没有等级之差。每一个岗位都应该受人尊重,这样的企业才可以容纳人才。
我们一线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也就是过去的“农民工”。
但格力电器从1997年开始就杜绝在公司里面说“农民工”。不能因为岗位不同,我们就歧视他们。
他们文化都是初中,但是我们今天都能把他们培养成管理者。他们作为一个榜样,给别人带来了目标和方向。
还有我们的员工一直担心买不起房子,怎么办?
其实,这不是我们员工要思考的,而是我们企业“当家人”要思考的。
现在我们给一线员工一人一房,结婚后可以给两房一厅,退休后房子归员工。我们要尽可能给员工带来安全感。
但是我们要他们保证品质与质量,因为只有每天一道工序都把质量控制好,才能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产品。
我们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错的话,整个链条就会不完整,就可能伤害我们的消费者。如果真正伤害了消费者的话,我们消费者就不会要你,最终受害的还是员工。
所以要让每个员工都爱这个企业,只有每个人都爱企业、都愿意付出,这个企业才有竞争力。
附:盘点各界大佬们的人才观
人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些商界大佬都有着怎样的人才观呢?
柳传志 :只有在赛马中才能识别好马
我们对人才采取在赛马中相马的策略,这包含三方面的含义:要有跑道,即为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要有跑道的划分,不能乱哄哄地挤作一团,必须引导他们有序地竞争;要制定比赛规则,即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评估体系。
企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到再认识的过程。最好的认识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去做事。只有在赛马中才能识别好马,才能发现千里马。
张瑞敏 :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
我个人从事企业管理30多年,把这30多年的管理经验提炼为九个字,就是“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
企业就是人,是说所有的资产要增值都要靠人,人是企业的关键。如果把人抛到一边,资产负债表就没有多大用途。就像青岛有一句老话:“死店活人开”。同样一个店,两个不同的人开效果就不一样。
“管理即借力”,就是看企业有没有开阔的思路整合更多的资源。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果是封闭的就会一事无成。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我把它提炼为一句话:“要使企业的每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即自主管理。
马云:“培养”人才之道
人才可以培养出来的。
什么是“培”?“培”就是多关注他,但也不能天天去关注,因为一棵树,水多了死,水少了也死,如何关注也是艺术。
什么是“养”?就是给他失败的机会,给他成功的机会,你要看着,不能让他伤筋动骨,不能让他一辈子喘不过气来。
任正非: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
我们公司的人才政策一贯讲的是“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没有强迫大家干一行就一定要去爱一行。
秘书如果不团结起来,不大声呐喊,就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你们可以多写文章,可以发表,可以上报,提出建设性意见,我们是会参考的。大家都可以发挥积极性,每个人都可以谈认识,讨论怎样做个好秘书,秘书不是有好几项功能吗?可以重点讲讲服务功能。
我们对基层主管、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实行岗位相对固定的政策,提倡“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基础是要通过录用考试,已上岗的员工继续一行的条件是要经受住岗位考核的筛选。
马化腾:无用人理论
马化腾能够打造腾讯与人才管理是分不开的,他的独到之处在于:腾讯把人力资源本身当成产品来运作,以产品管理的模式来管理人才。即使这样也会给员工这样的规定:甘于做一个无用的人,无用最终也可以收获硕果。
腾讯也注重对于员工训练有职场目标,并且对这些目标数据负责,有一个复盘,员工做事情要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朱新礼的人才观:人才是社会的
人才可遇而不可求,留人,留不住心。要走,欢送。过一两年再回来,欢迎。只要你自己不走就行。人才是社会的。
史玉柱:选人标准就是两个——又红又专
选人标准就是两个,毛主席说的又红又专。
红,指人品好;专,指他的业务好。其实这个是两方面的,其实任何一个团队,你在周围找人,都是能找到合适的人的,又红又专的人都是能找到的。
红,我想稍微有一点经验的人,其实他的人品早期还是能看出来的;专,其实很大部分跟培养有关。
你如果给他放那个位置,却不授权给他,那他永远专不了。你要把他放在那个位置上,还要授权给他,然后就培养他。
王兴人才观:你想走得久、走得远,要一群人一起走
人是最重要的产品,你是不是有足够好的团队,有足够好的团队,你才会有正确的战略,才会有强的执行力,所以归根到底都是人。
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能不能找到好的人,留住好的人,把他们培养的更好,让他们发挥的更好,这个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做团购一定要找有耐心的人,没有经验不要紧,只要他相信这个行业。耐心是比资本更稀缺的东西,“如果是比资本的话,大公司永远比你有钱,比如苹果,但世界更有钱的地方却没再生产出一个苹果。
如果你想走得快,就要一个人走;你想走得久、走得远,要一群人一起走。希望大家一起走下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李彦宏:对人才的争夺是一场大战
我觉得关键还在于我们的人的质量,并且这永远会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最优秀的人(当然这越来越难了),给他们好的待遇,激励他们不断向上,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从而使得这里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给正确的人提供正确的机会。
如果我们能做到所有这些,我们就会一直处在领先的位置上,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会掉下来。不管发生什么,在技术领域,全球化或是其他什么领域发生变化,这个道理都不会变。
但我可以这样说:对人才的争夺会是一场大战,非常激烈的大战。我也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任何跟我竞争人才的公司,不管它处在哪一个领域。
俞敏洪:内部培养与外部挖掘
对于管理体系的人才,一般我会先筛选人,然后经过背景调查,看它在各方面是否适合新东方的要求。如果适合,我会把他安排在身边,观察他的行为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如果这个人基本方面没有问题,就给他放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岗位上,看他运作的步骤怎么样。一旦他比较成熟了,再把他放在比较重要的管理岗位。
新东方的人才,有一大半是内部培养的,这样比较容易看到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对于管理体系中的专业人才,比如财务、审计、资本运作、市场推广人员,我们则一般从外部挖掘,当然首先要看他以往的工作业绩。
宁肯没生意,这六种垃圾订单,千万别接!
制造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你是不是很缺订单?
但是,这六种垃圾订单千万不能接。
否则,你懂的。
数量大,订金少。
开始什么要求都没有,
后面要求一大堆!
一张订单就会把自己做死。
高标准的品质,
垃圾的价格,
此类订单往往最后买单的是自己。
交期不明确的生意,
品质不清楚的生意。
你都不清楚前方的路该怎么走,
被客户忽悠的乱了自己的阵脚,
直到最后补不完的单!
交期很急的生意,
往往此类订单,
可能客户在别的地方做了,
样品做得不好。
等你稍微有点质量问题,
要不要求你折扣出货,
要不就取消订单。
中间有很多中间商。
此类订单,
要求高的很离谱。
因为中间商太多,
导致最终消费者买价太高。
而对品质的要求相当高。
一有问题从最终买家到一手供货商,
中间的意思无法清晰表达,
从而错过最佳操作时机!
定金不打的,
上家也是全部欠来的。
要等下家给钱了,
才能结清货款的。
只要有一张大单,
下家找个理由不付钱,
那么你多年的利润可能打水漂;
或者你付不出上家的货款,
只能选择远走他乡,
从此隐蔽人生!
挣钱不容易,
接单要仔细,
且接且注意。
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学,了解不会带来损失,错过也许遗憾终生。
如果你对未来感到迷茫!说明你需要静下心来学习了。
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将一辈子的聪明都耗费在战术上。
当你抬头一看,却发现你精益求精的事情,所在的行业己经衰落,战略大方向也错了。
司马懿这五句话,听懂两句都够用一生了
1你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01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在曹叡(ruì)死后,曹爽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一手操纵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其实是架空了他在朝堂的控制权。
面对曹爽种种咄咄逼人的行径,司马懿的学生钟会上门劝他:“老师,你就甘于这坐而论道的太傅之位吗?
钟会的劝告其实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的蠢蠢欲动,他希望司马懿能做些什么来和曹爽争斗,夺回士族在朝堂的地位。
但司马懿却不为所动,他以杨修为例好言教导钟会,不要重蹈杨修覆辙:“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一句话,就点出了司马懿不和曹爽一般计较的原因,不是怯懦,只是先保有一份敬畏之心。
从司马懿反观我们自身,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
浮躁和急功急利的心态害人不浅,需要学一学司马懿这份人生态度,对于人生劲敌,不能急于鱼死网破,而是要静待良机。
02 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曹爽毫不顾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要逼郭太后迁宫,以此来架空年幼的皇帝。
司马昭忿忿不平地对父亲说,曹爽实在太过分了,这是在凌辱司马家,忍无可忍之时就无需再忍。
但司马懿听了儿子一番言论却非常平静,他问司马昭:“这曹爽比诸葛亮如何?”
司马昭回答道,“蝼蚁尔。”
司马懿于是进一步告诉儿子:“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更愚蠢?人这一生,难免和愚蠢为伍,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司马懿的这段话,又一次真理了,曹爽虽然通过小手段逼得郭太后移宫,欺主年少似乎能只手遮天,但屡次作死的曹爽真的能笑到最后吗?
司马懿再次告诉我们,当遭遇一些愚蠢的挑衅和下作的手段时,没必要睚眦必报,不要和愚蠢者为伍,因为多行不义者终将必自毙。
03我只想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手里。
在影视剧中,作为“最怕老婆”的男人,司马懿把爱妻这一精神发扬光大,可以说,“种花夫妇”把拧耳朵这一生活细节保持了一生。
每一次拧耳朵,都让人回忆起两人千百般恩爱的时光,催人泪下。
司马懿刚辅佐曹丕时,众人要在曹丕府中设宴,本该和“同事们”饮酒作乐的司马懿,却陪张春华在灶下做饭。
面对张春华的小脾气,司马懿好声安慰她,“外面的事谈得再大,饭总是吃不香,还是家里的饭好吃”,一番话,顿时哄得张春华开心了许多。
张春华倚靠在司马懿背上深情地倾诉,不管以后的天下如何,只要司马懿一生平安。
司马懿更是对妻子说出了那句他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的话,“我只想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手里”。
04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司马懿一生最大的对手有二,年轻时辅佐曹丕时,最大的对手是杨修,然而在杨修因鸡肋事件被曹操判死刑后,司马懿却主动请求曹操让他见杨修。
曹操问他原因,司马懿是这么说的:“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司马懿诚恳的一席话,果然打动了曹操,也越发让曹操从心底欣赏他。
秉承着这个为人处事原则,司马懿对杨修、诸葛亮等对手们都充满尊敬,甚至对害过他的人都不存恨意,在生死时刻总能得以和解。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司马懿来到他生前所在的蜀军营帐,以水代酒敬孔明,眼中满含热泪,如果不是儿子提醒他身后是大魏的将士,司马懿甚至要跪下去祭拜。
司马懿夸赞孔明,“你一生清清白白,就像这水一般,虽然你我为敌六载,但我却一直视你为知音,孔明,让我尊你一声,先生。”
曹叡死后,曹叡的男宠辟邪被打入狱中,司马懿是唯一一个去探望他的人,虽然辟邪总是为了曹叡给司马懿找麻烦,但司马懿仍然以大度之心,怜悯他对先帝的一片忠心,还为他带了一件衣裳,为他保全了最终的尊严。
辟邪警示司马懿,曹爽年少轻狂、骤登高位,只怕他下半生也要身陷囹圄,他却回答说,“司马懿,不会与他人争斗。”
谦恭内敛,不争不抢,正是司马懿在职场上的写照。
司马懿对对手和敌人的尊敬,让我们看到他的胸襟和气量。
在职场上,要学会向对手学习,尊重对手、感恩对手,因为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使自己更加强大,才能获得更长足的进步。
05 败而不伤,败而不耻,先要学的是善败。
在育儿上,司马懿也颇有一番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与诸葛亮对阵失败,被抢了陇上小麦后,魏军众将士都十分不满,明明魏军兵力是蜀军数倍,居然还输给了诸葛亮,连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坐不住了,一起去司马懿帐内抱怨。
去了司马懿的大帐后,却只见司马懿和管家侯吉居然优哉游哉地打着五禽戏,两个儿子顿时连连吐槽,司马懿倒是非常淡然,问儿子:
“你们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斗气的?那些一心想赢的人,就能赢到最后吗?打仗,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真的能笑到最后。”
司马懿的一番话,立刻让两个儿子心领神会,明白了父亲按兵不动的用意,父子三人甚至一起打起了五禽戏。
以“失败学”教育儿子,和现代父母恨不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做法截然不同。
谁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却很少有人能正确面对失败,司马懿就告诉我们,要对失败多一些耐心,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无论是爱情、职场、人生、还是育儿上,司马懿都很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不仅有精彩剧情,更难得的是能学到不少人生的奥秘。
司马懿的种种金句,细细品来对当代人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孔子:欲速则不达,其实下句才是精华,说出了社会现实
现代人的通病大概是太急了,我们总和时间赛跑,凡事都要快,好像慢一秒就会输掉整个人生。
吃早饭要快,否则上班该迟到了;约会要快,好赶回去加班;旅游也要快,走马观花似的看景点,拍照打卡……
对“快”的追求,正在让我们错失许多美好事物,当我们正在为生活忙于奔波时,生活已渐渐离我们而去。
正如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不能只盲目追求速度,不可急功近利,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积累,以少为多,以慢为快。
欲速则不达,安驶万年船
“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是孔子对子夏说的一句话。
子夏曾是一位地方官员,他对自己的工作和未来感到迷茫,便去拜访孔子,希望能得到帮助。孔子听了他的问题后,同他说:既然选择从政这条路,就应该有点耐心,要懂得高瞻远瞩、稳步求进,不能急功近利,不然最后只能欲速不达,甚至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
子夏听完孔子的教导后,恍然大悟,之后做事勤勤恳恳,再也不着急了。
那些追求“快”的人,大都没有长远的稳定计划,想要完成目标也很难,要想行得万年船,就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无欲速,应时而动
遇事速成,容易出错。
明代赵豫担任松江府太守,每次有人前来诉讼,他了解事情后,如果觉得并不紧急,就让他们明天再来。
久而久之,老百姓都笑话他,民间更是流传着“松江太守明日来”的谚语。其实他们不知道,那些前来诉讼的人,很可能只是因为一时气愤,过了一晚也许就消气了,后悔了。“明日来”这话,为的是给别人、也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空间,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时,不贸然妄动。既能救人之错,还能避免自己忙里出错,错判案子。慎始慎终,则无败事。
欲速则不达,世间事没有忙里不出错的,只有静下心来,仔细筹划,才能应时而动。
深谋远虑,好事必多磨
历史上有很多急于求成的人,也有深谋远虑、以慢制胜的人。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没有因为自己满腔抱负选择早早登上政治舞台;而一心谋求大业的刘备,虽然时间很宝贵,但也未在第一次拜见诸葛亮受阻时选择放弃。
刘备和诸葛亮,他们深知欲速则不达,三顾茅庐,不仅考验刘备的耐心,也彰显诸葛亮的远见,他们彼此都知道一个没有耐心、不重视人才的人,是不会走得远,更不会建立蜀汉王朝。
慢下来,是一种智慧,以静制动,方为智者。
事事飞速发展的现在,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常忘记了出发的理由。
那些走得太快的人,就成了“欲速则不达”的下一句——“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最终一事无成。不如,我们试着从当下开始,慢下来。
慢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驻足,是凡事包容,是不挣扎,不狰狞,不恐慌。稳而思进、慢而有为,才是生活的正确方式。唯有慢下来,才能心神宁定,厚积薄发,收获成功。
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智者似儒风,习习不可急
马云告戒儿子:抢钱的时代,你人再好有个屁用,震憾亿万人!
马总告戒自己的儿子
你人再好:
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你,
有人羡慕你,也有人讨厌你,
有人嫉妒你,也有人看不起你。
你所做的一切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
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丢失自己的本性,
因为每个人都有原则和自尊!
别人嘴里的你,不是真实的你,
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看法。
一样的嘴巴,不一样的说法。
一样的心,不一样的想法。
一样的钱,不一样的花法。
一样的人们,不一样的活法!
人生的路,要活出自我,活出自信。
“钱”离开人,废纸一张;
人离开“钱”,废物一个。
鹰,不需鼓掌,也在飞翔。
小草,没人心疼,也在成长。
深山的野花,没人欣赏,也在芬芳。
做事不需人人都理解,只需尽心尽力。
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欢,只需坦坦荡荡。
坚持,注定有孤独彷徨,质疑嘲笑,也都无妨。
不管你未来是自己创业,还是上班,请记住:
第一则:
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
第二则:
入一行, 先别惦记着能赚钱, 先学着让自己值钱。
第三则:
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
第四则:
干工作,没有哪个是顺利的,受点气是正常的。
第五则:
赚不到钱,赚知识;
赚不到知识,赚经历;
赚不到经历,赚阅历;
以上都赚到了 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第六则:
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
只有先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才能有职业高度。
第七则:
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送你一个字:干!
在这抢钱的时代里,未来这6种人最容易赚钱,一定要多结交这样的朋友
1、头脑灵活的人
读书学习好与坏与做生意赚钱完全是两码事,书读的好,生意不一定做得好,做生意需要头脑灵活多变,想到就要做到。
2、效率高地人
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很强的人,一旦有赚钱的生意马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要付诸于行动,敢做、敢干,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会。
3、不安于现状,不断努力的人
“一天三顿饱,老婆孩子热炕头”,一辈子捧着“铁饭碗”的人,永远没有赚钱的机会,“够用就行,要那么多钱干嘛“这句话是那些赚不到钱的人聊以自慰的“名言”。
4、真正受过穷的人
就像“貌不惊人“的男人一心一意的追求漂亮的女孩往往能成功一样,受穷的人因为感受到了贫穷的切肤之痛,而愈有赚钱的欲望和精神。
5、有人生财富目标的人
一个人单调的上下班,把固定的工资存在银行,年复一年,到头来也攒不了很多钱。想赚大钱就要立志经商,而且目标也要水涨船高,选定10万、20万、100万为奋斗目标,拥有一千万才算是富翁。
6、很有自信心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最棒的,这样您就能把自己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信念”是通向经商致富路上的指明灯。
以后,遇到这三种人,就不要去打扰他们:
1、没有梦想的人我们不要打扰他。
2、借口太多的人我们不要打扰他。
3、没有主见的人我们不要打扰他。
因为他/她们宁愿受穷受折磨,痛哭流涕去后悔。也不愿改变一点!
“改变是痛苦的,不改变是更加更加痛苦的!”
人的差异其实很小
一、你在赖床,他在锻炼,所以他比你健康;
二、你应付上班,他用心工作,所以他成了你的领导;
三、你在完成今天的计划,他在策划明年的计划,所以他比你掌握更多先机;
四、你在找借口,他在解决问题,所以他比你事业有成;
五、你在消费,他在理财,所以他比你更富足;
六、你在算计自己的利益,他在考虑对方的利益,所以他比你更加有人脉。
成功没有奇迹,只有轨迹。
最后再送你:
1,人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富有的时候,要多在家里,少在外面。这就是生活的艺术。
2,人穷得时候,钱要花给别人,富的时候,钱要花给亲人和爱人!很多人,都做颠倒了。
3,人穷的时候,不要计较,对别人要好,这叫人穷志不穷。富的时候,要学会让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对别人更好。学会舍得!这些奇妙的生活方式,很少人能够明白。
4,穷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富的时候,就不要摆阔了。生命已经恢复了简单,已经回到了宁静。
5,年轻是最大的富有,但要倍加珍惜时光,贫穷无需害怕。懂得培养自己,懂得什么是贵重物品,懂得该投资什么,懂得该在哪里节约,这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6,别乱买衣服,少买一点,但是可以买几件很有品味的。多在外面吃饭,要吃就请客,要请,就请比自己更有梦想的、更有思想、更努力的人。
7,一旦生活需要的钱已经够了,最大的快乐,就是用你的收入,完成你的梦想,去放开你的翅膀大胆地实现,超越梦想!去让生命经历不一样的旅程。
不管你未来有多成功,或者失败了,一定要记得这十句话:
第一句:学会快乐
没有人会为你的痛苦买单,心情是自己的,时刻提醒自己:我爱你!
第二句:学会自我欣赏
苹果最光辉的时刻,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说不准下一个被砸的就是你。
第三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没有人会搀扶你一辈子,你总得为自己谋一个吃饭的本事。
第四句:学会对痛苦说拜拜
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会使人忘记爱情,不要让太多的昨天占据你的今天,请相信:是你的不管你怎样任性他都不会离开你;失去的其实从未真正属于过你。
第五句:学会淡看得失
这世界上除了生命,其实没什么东西让你迷失自己,学会笑着承受,笑着对风风雨雨说:没什么了不起!
第六句:学会善良
善良是做人的基本,不要为了名利而失去本性。
第七句:学会宽容
女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一点宽容会让别人感激一生。
第八句:学会高傲
女人应该有一点清高的资本,这资本源于自己不懈的努力,记得时刻充实自己,永不放弃。
第九句:学会坚强
我爱你时,你才那么闪耀;我不爱你时,你什么都不是。这句话不但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人生。
第十句:学会珍惜
人人都觉得永远很远,其实它可能短得你都看不见,珍惜你认为值得珍惜的,别让生命留下惋惜
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学,学习可以改变现状可以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