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文明的活态传承方式,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观念与精神价值,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广泛关注。2025年是乙巳蛇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蛇年的春晚不仅彰显了春节的非遗特色,也蕴含了更多非遗的元素。
春节源于农耕生产和宗法家族,最主要的主题是感恩、庆贺和祈福。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感恩在过去一年神灵、祖先和所有人的帮助,庆贺农作物的丰收和家人的平安,期盼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健康幸福。为了表达这三个主题,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春节形成了迎送灶王神、屋宇净化清洁、贴春联、写福字、除夕守岁、燃放爆竹、祭祀天地和祖先、吃饺子年糕、舞龙舞狮等系列民俗,这些民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无疑都发挥着感恩庆贺、祛病驱邪、表演娱乐等社会功能,形成中国春节特有的“复合式”仪式和文化符号链条。
无论是看花灯、逛庙会,还是打年糕、做饽饽,或者舞龙舞狮、秧歌高跷,一项项承载着团圆、吉祥等美好意象的传统习俗,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春节日常,也是中国年独特的文化景观。正是这些中国人春节的日常,中国年独特的文化景观,成为中国年的亮点,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国人的目光。
今天,春节已经不只是专属于中国人的传统佳节,它越来越像一个世界性节日。2023年12月中国春节还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近日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把春节确定为法定假日。可见,春节所蕴含的节日仪典和文化内涵,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春节目前在全球的传播已极具“世界性节日”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