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吴军 读书笔记(二)

第五章 拒绝伪工作者

效率高低不取决于开始了多少工作,而在于完成了多少。
很多我们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它们是伪工作。

不做伪工作者

一个人的效率是很难提高的,自己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少做一点事情,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而不是挤压时间把所有事情凑合做完。

一个有经验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它们。

怎样防止员工成为伪工作者?

  1. 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的高度去工作。
  2. 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他们积极工作(而不是消极完成任务),最大的受益方是自己。

IT行业伪工作者的特征:

  1. 那些既不能给公司带来较大收益,又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改进和“升级”,很多是伪工作。
  2. 有的人明明能够通过学习一种新技能更有效地工作,却偏偏要守着过去的旧工具工作,甚至手工操作。
  3. 做事情前不认真思考,做事时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trail and error)盲目寻找答案。
  4. 做产品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测试,上线后不停地修补,总是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找漏洞和打补丁。
  5. 不注重有限的资源解决95%的问题,而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纠结不重要的5%的问题。
  6. 每次开会找来大量不必要的人旁听,或者总去参加那些不必要参加的会议。

努力10000小时真能帮你成功吗?
格拉德维尔在《异类》中不仅谈到了10000小时努力的重要性,还谈到了成功的其他必要因素,包括智商、运气和家庭环境。而这些只是必要条件,没有一个是充分条件,甚至加在一起也不构成充分条件。谈到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

  1. 如果智商低于120就很难成功,而高于这个值之后,智商的作用并不明显。
  2. 运气或者时代大环境对成功很重要,简单地讲就是要生逢其时
  3. 家庭和生活环境。一个家庭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

10000个小时怎么花?

  1. 简单重复
  2. 习惯性失败
    1. 他们好高骛远,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还很薄,也不好意思请教。他们迷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然而简单的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的。在很多公司里能见到这种人,一个人在下面捣鼓东西,就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林黛玉式的困境
    1. 林黛玉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当然外界也排斥她)。他越是精进,越到后来贾府里只有贾宝玉能够懂他。
    2. 很多人做事都是这样,越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上耕耘,
  4. 狗熊掰棒子
    1. 10000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的复用第一次的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从头开始。
    2. 希腊科学体系和东方工匠式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差别。
      1. 前者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发明都是可以叠加的,你给几何学贡献了一个新的定理,几何学就扩大一圈。
      2. 而后者不成体系,是零碎的知识点(甚至只是经验点),每一个新的改进都是孤立的,因此很多后来就失传了,以后的人又要从头开始。
      3. 今天几乎任何一所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水平一定比50年前所谓的知名西医高很多。
      4. 但是,今天没有哪个中医敢讲自己比500年前的知名中医水平高。
      5. 这就是因为前者有累积效应,而后者没有。
    3. 很多人做了一堆题,相互关系没有搞清楚,学到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点,换一道题就不会做了,因此时间花得不少,成绩却上不去。

三板斧破四困境

第一板斧: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 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愿景。人要想进步,就必须给自己确立一个合适的愿景。
  • 有了愿景,还需要有阶段性目标。“战略”的核心就是设置阶段性目标,以便实现愿景。
    • 对于一个计算机工程师来讲,如果能做到自己领导一个团队做出一件世界级的产品,就可以算是我心目中的三级工程师了。
      • 对计算机科学的本质要有了解
      • 对于它每年的变化要掌握
      • 对于它的工具(编程不过是工具而已)要用得随心所欲
      • 对于产品要有常识
      • 对于未知的问题要知道如何入手解决
      • 对于一个大问题知道如何分解交给下面的员工去做
  • 有了战略,还要有战术。为了实现目标就要有通向成功的道路,这条道路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
    • 提高程序质量水平,可以从写单元测试这种可操作的事情做起。

第二板斧: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1. 换位思考
  2. 凡事要习惯回过头来三思。
    1. 比如某个人和你讲一件事,你第一感觉可能觉得他完全是胡说八道,
    2. 但是,一定要想第二遍,是否我错了,他对了。这一遍思考,一定不能假设自己是对的;如果又想了第二遍,还是觉得自己对、对方错,要想第三遍。
    3. 是否我的境界不够,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想第三遍呢?因为任何一个想要精进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强的人多来往,比如下棋,如果整天和臭棋篓子下,只能越下越臭。既然是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第三种情况就很可能发生,因此这时候不妨进一步交流,深入了解对方那么说的原因。只要经常这么做,就能避免习惯性失败。
  3. 即使对方真的是胡说八道,也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找出其中的合理性。
    1. 假设公司里一个骂街的泼妇,你没有招惹她,她对你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1. 骂回去
      2. 装作没听见
      3. 思考为什么她没缘由的骂我,或许她就是一个疯子,那么我以后走路躲他远点,也算接受一个教训;或许她真有一个骂我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合理性,如果我找到了这个原因,不仅理解了她的问题,而且对人性的理解也有了提升。
    2. 如果我们总是能从不中听的话中找到合理性,不仅进步快,而且眼界、气度都会比常人高出很多,才不会陷入林黛玉式的困境。

第三板斧:凡事做记录,这样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好处之一:防止忘了。
在记录的过程中又思考了一遍,进步得会更快。

OKR:谷歌的目标管理法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和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结果。
谷歌的每个员工每个季度之初都需要给自己定一个或几个目标。到了季度结束之前,给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打分。
谷歌强调每一个人指定的目标要有挑战性

做好最后的1%

一定要把事情的最后一步做好。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愿意开头而不愿意收尾,九十九步都走了,就是懒得把最后一步走完。这些人实际上可能和走完一百步的人同样辛苦,但是成就却相去甚远。
谷歌强调做事要达到“瑞士制造”的质量,我们把它称为“谷歌质量”。
在产品和工程上,谷歌可能只比竞争对手好5%,但就是这5%使得用户选择了它,从而让它有了比其他公司大出几倍的市场份额。
未来位置相对好的房子,可能也只是给那些在自己领域做得最好的5%的人准备的。

职场的误区与破法

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的性质和成败决定了你此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事业起点。

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工资

谷歌在工程上成功的奥秘,“杀鸡一定要用牛刀“。
世界上人和人的差别常常是数量级的。对于关键岗位上的人,用一个一流的人和用一个三流的人,结果会大不相同。但是,为了引进一流的人,而且让他能够安心为你做很长时间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高出预期的待遇。但是,这种关键职位对于一个公司来讲非常少,因此对于大多数员工,我们不会给予任何比市场价更高的待遇,有时给的待遇可能比竞争对少还要低。可能有人说:“你这不是欺负人吗?”还真不是!因为我虽然不提供更高的薪酬,但是会给年轻人更多的成长空间,因为对于有志之人,会更看中后者。

大学毕业去了谷歌或者微软的,只要愿意学习,三年后工程能力都很强;去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的人,就要差不少了,因为前者非常注重培养人,而后者不注重。

五级工程师和职业发展

按照朗道理论划分的IT行业的五级工程师:

  1. 第一级:开创一个产业
  2. 第二级:能设计和实现别人不能做出的产品,也就是说他的作用很难取代
  3. 第三级: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涉及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营销能力,本身必须是非常好的产品经理。一个有良好工程素养的人,如果心胸开阔,愿意接受各种意见和建议,经过努力,可以做到这一步。人有多大的心,就能做多大的事情
  4. 第四级:能指导和带领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
  5. 第五级:能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工程工作

职场上的四个误区和四个破法

误区

  1. 工作和职业分不清
    1. 对应英文单词的job和profession
    2. 工作是大家谋生的手段,一个单位给我们一份工作,我们完成任务,单位付给我们工资和资金,就两清了。
    3. 职业是我们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比如我们当一名医生,提高自己的医术,治病救人,称为名医,这是职业。
    4. 所谓的专业,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标的达成为中心。
  2. 把自己仅仅当作一个单位的过客,而不是主人
  3. 被语言暴力激怒后就乱了章法
    1. 判断是善意的批评建议还是语言暴力,前者你采纳后明显对你工作有利,后者则是无理取闹。
  4. 疏于沟通
    1. 很多人因为急于做成某件事,生怕一些相关人士有不同意见,事先不打招呼,自己就匆匆做了主,指望着生米做成熟饭后大家接受既定的事实。然而,很多时候一些必要的环节最终绕不过去,其他同事知道后,会认为这个人对自己不尊重,缺乏团队精神,甚至到领导那里打小报告。

方法:

  1. 任何时候为人都要谦卑,只有谦卑,才能更有效地沟通。也只有这样,当别人表达意见时,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上,从各种角度去理解。但是对于事情,并不能因为自己态度谦卑就不发表意见和看法,一个既谦卑又能把事情分析得入木三分的人,最让人钦佩。
  2. 要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语言暴力和其他故意伤害。
    1. 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因为自己的过失惹怒了别人,或者自己把事情想歪了,把别人想坏了,别人的言语其实并没有恶意。
    2. 在确认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对方不公平地对待我们之后,要把我们周围的同事分为三种人:
      1. 第一种是和这件事无关的,不要让他们卷入纠纷,通常这些人在人数上占大多数;
      2. 第二种是在这个问题上会站在我们这一边的,这些人自然不需要担心;
      3. 第三种人是对我们施暴的人,他们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
    3. 要搞清楚第三种人即施暴者这么做的目的。
      1. 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要先和他们沟通,达成谅解和妥协。
      2. 对于那些真正想和我们作对的人,依然要和他们主动沟通,但是沟通的目的可能不完全是为了达成一致,而更重要的是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对方知道我们的看法,也知道他们自己的问题。
      3. 我们的大度应该表现在指出施暴者错误后的宽容,而不是在是非问题上没有原则。
      4. 我们经常说以正压邪,实际上如果没有行动,以正压邪是不会实现的。
  3. 永远要明确,工作不是为了公司或者他人,而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这个既定的大方向。
    1. 想成为领导,要平实地学习做一个领导,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主动地多做事情,多跟人打交道,去帮助他人,主持自己的老板和团队。
  4. 注重长期收益,把一件事放到两三年的时间周期来看待,这时我们对他的态度就会有所不同。

孔子讲,“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职业员工和管理者要注意的两件事

  1. 专业人员缺乏大局观
  2. 管理者不了解细节

职业中的帝道、王道与霸道

拿破仑临终前,不无感慨的说道:“我一生40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一个人如果追求的的层次本身就在中下,是不可能靠运气不断进步的。

通识教育
有后劲儿的人有着更广的视野,而这种视野常常来自良好的博雅教育。
在美国,一工作就收入比较高的是那些工科学院的毕业生,而像哈佛大学或普林斯顿大学这样顶级名校的毕业生在一开始工作的时候,说如相对要少很多。因为所接受的那些人文教育、博雅教育不是直接的工作技能。
但是,如果再看一下10年后大家的收入就会发现,名牌大学出来的那些有着良好人文教育背景的人,后来者居上,而且社会地位提高更快,也就是说更容易突破天花板
其实,这些人在大学里追求的是类似于帝道和王道的大道。
相反,那些学习了一个好专业的人,不过是掌握了一些霸道而已。

实际上,一些人只是叶公好龙而已,因为在行动上他们拒绝关注自己领域之外的知识,认为那是浪费时间,时间一长格局就变小了。如果不能广泛学习知识,只盯着自己那点专业,即使做到了10000小时的精进,能完成两次提升也就不错了。

职场完美进阶:常识、科学和艺术

  • 任何事情从0分做到50分靠的就是常识,没有常识作为基础,谈论科学和技术就是虚妄。
  • 如果我们做事情想从50分的水平提高到90分,需要靠先进的科学和技术。
    • 科学和技术的特点是具有可重复性
    • 在早期不讲究科学和技术的年代,大家做出来的东西总是五花八门、好坏不一;有了技术以后,就能保证做什么事情都能得到预想的结果。
    • 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几乎每个人遵循一定的步骤都能够学习和掌握,但是艺术则要靠天赋。
  • 任何事情做到90分后,单纯靠技术有时就不能再提高了,因为越往上技术的差距越小,那一点点差别可能不足以导致结果的明显改进。

在各行各业(比如医生、律师、工程师、艺术家)里,做得最好的5%的人都是兴趣使然,他们除了有非常大的动力去掌握技术,还需要在他们的领域有相当高的天赋,让他们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做到前5%~20%的人,通常是利益驱动,他们有动力掌握技能,但或许是由于在这个领域缺乏天分,或许是没有动力从技术迈向艺术,最总他们会遇到天花板。

不仅把事情做好靠艺术,为人处世也离不开艺术。

第七章 商业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

身临其境 -> 看电视 -> 旅游
现场看舞台剧 -> 看电影 -> 现场看音乐会

线下 -> 线上 -> 线下

趋势一:从线下到线上、从实体到虚拟实际上是为了省时间、省钱。最终挣钱的路会越走越窄。
趋势二:从线上回到线下,则是为了花时间、花钱,当然路就会越走越宽了。

研究了增田宗昭的成功经验,结合过去的思考,得到三点启发:

  •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至于如何让人们愿意花钱,这是艺术。
  • 我们常常容易随大溜。比如一谈到互联网时代就必然要谈在线,但是我们可能更需要独立思考,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找到那些随大溜的人忽视的机会。
  • 增田宗昭看待新技术的态度。互联网对他来讲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经营和管理的秘诀:不给选择

三星公司在苹果出到第三代手机时,突然意识到不给用户选择能极大地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于是将上百款手机砍到只剩下一个巴掌就能够数得清的几款。结果靠着区区几款手机,三星反而长期占据了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欧米茄手表的产品种类从上千种减少到一百种,反而让销量大幅度提升了。

少就是多
少了,就不可能有选择。

去北海道还是普吉岛?
同学聚会定在周五、周六还是周日?几个核心同学商量一下,定一个时间,然后通知大家,不要给每个人选择的自由,因为永远不可能找到一个所有人都方便的时间。

不提供选择的一个直接的负面结果可能是永远得不到某些客户,或者在公司里无法让100%的员工满意。那些在心里完全排斥你的产品的人,从来就不是你的潜在客户。
对于一个团队中某些个人偏好永远和团队大多数人不一致的人,除非他有别人无法替代的才干,否则找一个人替代他的位置,对于他本人、对于团队和公司都是一种解脱。

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制定简单有效,同时还能让绝大多数员工满意的制度,并给予大部分人觉得有用的福利,但是没有必要试图在每一件事情上取悦每一个员工。

“第三眼美女新产品”在市场上成功的三个阶段

计算机图形视窗:施乐->苹果->微软
电动汽车:通用EV-1->特斯拉->特斯拉3系

IT 新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必经的三个阶段:

  1. 虽然有了一个革命性的发明,产品也很性感,但是毛病多,只有对技术特别敏感的人才会关注和使用它。
  2. 解决了第一阶段大部分问题,让技术带来的好处充分显现出来,但是价格昂贵,有时还不好伺候,因此只有有钱人才会使用。
  3. 解决了价格问题,才能普及到大众。

绝大部分产品,三个阶段是由不同公司领跑的,前两个阶段的公司可能在商业上都不成功,只是为第三阶段做准备而已。当然,也有些时候,个别公司财力充足,又能够坚持长期投入,能够走过全部三个阶段,但是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当然,还有很多产品,甚至走不到第三阶段就夭折了,比如 3D 电视。这就如同看人看外表,最后发现看走了眼。

第八章 理性的投资观

事业成功,挣到了钱,却不会花、不会理财,可能最后白忙活一场;没有挣到钱,空有一腔理想抱负,可能也不过是幻想。因此,金钱观不仅会对人的事业产生影响,也会决定人的幸福。

鲁迅先生讲,人“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然后他又具体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盖茨、佩奇、布林和扎克伯格退学创业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挣钱的方法,然后才退学,而不是反过来,因为退学,所以创业成功。

金钱观

吴军老师的金钱观:

  1. 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要还给他。
  2. 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3. 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
  4. 钱是靠挣出来的,而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挣钱的效率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
  5. 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资、投机)光。

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要还给他

对于能够留下巨额遗产的人,最终钱只有三个去处:

  1. 在生前都花掉,花不掉就糟蹋掉。
  2. 交给慈善机构。
  3. 留给他人,包括后代。(留太多反而害了他们)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极限的,在这个极限内努力,效果会比较好;已经接近了自己的极限,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想超越极限,是枉费心机。挣钱也是如此。超过自己的能力去挣钱,即使有所收获,各种成本也会太高,并不合算。也就是说,可能是挣了一块钱,但在其他方面损失了两元钱。孔子说的“不逾矩”就是这个道理。

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钱的本质是什么?它实际上是对各种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量化度量,而资源本身又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的资源。
当有效花钱时,就等于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而利用了社会资源,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这是钱的意义才体现出来。
如果想让钱发挥最大的效能,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它把今天过好。昨天已经无法改变,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沉没成本”。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

世界上任何东西的获取都是有代价的,钱也是如此。
在追求任何好东西(无论是人、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的)之前,我都会问问自己,他们(它们)是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还是给我带来麻烦。

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而挣钱的效率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

工薪阶层、富人,都觉得钱不够花。
既然钱不够花,只有两个解决办法:多挣点或少花点
但是,从根本上讲,钱是靠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一个人很难用5元钱办成10元钱的事情,有工夫费这个省钱的心思,不如多花点工夫挣到10元钱。

要想多挣钱,就要讲究挣钱的效率,而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挣钱,这种方法显然不可取——一个人就算工作两倍的时间,最多挣一倍的钱;而任何能够轻松挣大钱的人,单位时间挣钱的效率可以比普通人高出三五倍、几十倍,甚至更多。

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必须掌握一些大部分人不会的技能。如果我们想清楚了钱是对资源的量化度量,越是稀缺的资源自然越值钱,当我们有了别人不会的技能,我们就是稀缺资源。

当我们能高效率地挣钱时,生活便相对容易了许多。

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资、投机)光

如果你有了很多钱,恭喜你,只要不吸毒、不养小三、不赌博,花光它并不容易,但是想通过投资增加财富,就有可能迅速破产。
有了钱还要能守得住钱,能让它升值,这才会有好命。

风险

尤其是当人们想赚钱的时候,恰恰是容易利令智昏的时候,因此要特别小心。
不仅是投资,其实生活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做人做事永远要有风险意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风险意识

去国外旅游,大量购物,托运的风险:

  1. 丢失的风险
  2. 补缴税款的风险
  3. 退货的风险

防御性驾驶
不是说自己遵守了交通法规就没了危险,而是要防范我们周围的司机因为嗑药而犯神经病,或者因为喝了酒无法控制住车,抑或是因为其他原因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些违规的人很可能会撞到我们。

第一堂投资课

学习投资的必要性:

  1. 用钱挣钱
  2. 能够在生活中用一种理性的态度、量化的方法看待各种事情、处理各种事情。
  3. 还可以学到很多人生智慧

投资的行为要围绕目的进行

投资的目的:赚钱而不是交学费。
在牢记投资目的的同时,我们要制定可行的目标

假如一个人现在30岁,年收入10万,每年拿出2万元投资,每年通货膨胀率为3%,而他的收入增长也是每年3%,投资也按照这个比例增加,每年的回报为8%。那么20年后他的财富积累按照今天的物价算可以达到68.3万元(已经扣除通胀因素,折回今天不变价之后的数字),其中40万是他的本金,28.3万元是他的回报。这样的投资算非常好了,但是今天拥有68.3万元的资产显然不能让只有50岁左右的人退休。如果在股市上胡乱炒作,每年的回报只有一半,即4%,会是什么情况?折算成今天的价钱,是44.3万,回报只有4.3万元。
如果我们投资的目标是养老,还是按照上面的策略来进行,只是时间是持续30年,而不是20年。那么30年下来你的财富将变为136元。加入我们今后还是做同样的投资,按照今天每年10万元的生活标准,恭喜大家财务自由了,不过也到了60岁快退休的年龄。当然,如果你想提前10年达成这个目标,不能靠投资,而要靠事业发展了。

投资的工具

  • 上市公司可流通的股票
  • 债券(包括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债券)
  • 不动产(包括房产、土地等)
  • 未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含天使和私募)基金
  • 金融衍生品(比如人寿保险)
  • 高价值实物(比如黄金、艺术品)

选择投资对象考量的原则

考虑因素:

  • 回报
  • 风险
  • 流动性(liquidity)
  • 准入成本(over head cost)

风险低的投资,回报肯定不高,但是风险高的,回报未必高。

夏普比率=(投资回报-无风险回报)/波动性的标准差

国家股指基金的夏普比率(最近10年),美国股市最好,中国第二,德国第三。

流动性就是将投资随时变现或者现金可以随时投资的便利性。比如存款的流动性是最好的,股票次之,债券又次之。
准入成本:投资人买卖股票需要交手续费。

股票会不断升值,因为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
买债券可以获得利息,因为使用资本创造财富的人为了扩大自己的生意,愿意付钱给提供资金的人。
北上广深的房子会升值,也符合帮助创造财富的特点。

投资中的误区

巴菲特一直在强调长期成功的投资,关键不在于是否把握了多少次机会,而在于是否能少犯错误

  1. 贵重金属是好的投资
    1. 它们和人类创造财富没有什么关系。
  2. 专业人士理财一定比我自己做得好
    1. 理财顾问实际上远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聪明、那么有判断力。
    2. 管理基金的人和投资的人有利益冲突。
    3. 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即使存在个别的基金表现良好,也很快会有更多的钱涌入那个基金,使得它价格上涨,其结果是在背负了一个巨大的分母后表现变差。
  3. 在股市上花时间研究得越多,回报就越高
    1. 越是努力,越是经常交易,回报越差。
  4. 只要有人买股票就会不断涨
  5. 哪怕我买的股票亏了钱,只要我不卖,就没有损失
    1. 在股市上,股市的指数,比如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或者中国的上证指数,下跌之后总有涨回来的一天,但是对于单只股票这个规律就不一定了。
    2. 从长远来讲,一个公司最后难免要死的,单只股票早晚要清零
  6. 一毛钱的股票很便宜
    1. 烟蒂,即被人吸尽扔到地上的烟头,看上去不要钱,将它们捡起来,根本吸不了两口。

扣除经济上涨的因素,投资本身是零和游戏

围绕投资目的进行资产配置

如果投资是为了长期稳定性的增值,那么投资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资产的配置而并非哪一只股票的选择,或者哪一次投资机会的把握。

按照三种投资策略,分析如下:

  • 将全部资产压在一两只股票或者一种投资上
    • 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公司能做到长期稳定增长而中间不经历大幅下跌的。
    • 短期风险,比如2000年微软打输了反垄断的官司后,股价瞬间被腰斩,直到2015年才恢复到当初的股价。
    • 由于单只股票不可能永远上涨,因此你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把它卖掉,而这个卖点非常难选择。
  • 某一只股票占资产的比例特别小
    • 即使翻倍,收益也没多少。
  • 自己选若干只股票构成自己的投资组合
    从以上三种情况可以看到,即使选对一只或几只股票,也未必能够带来财富的长期稳定增长,因此投资从一开始就应该放弃自己选股的想法,而应该立足于通过投资获得长期复合增长的回报。
  1.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找到能够受益于经济增长的“工具车”(vehicle)。
    • 比如我们讲,股票整体上是分享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而债券也会对资本带来一定的回报,因此无论是指数基金还是债券,都是好的投资工具.
  2. 其次,在股市低迷的时候,要有钱能够买入股票;在股市高涨的时候,要知道拿回多少利润.

建议:

  1. 彻底忘掉那些不适合自己的工具.后三种,即风险投资基金, 金融衍生品和高价值实物,大部分人不用考虑.
  2.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决定在一座城市居住很长时间,而且有能力买住房(不是投资房),还是应该买房的.提高生活质量.
  3. 股票和债券.绝大部分人只要考虑那些交易成本极低的指数基金即可,不要瞎炒股.盲目炒股即使碰上一只好股票,对长期投资回报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4. 当投资工具只剩下股票和债券两种之后,资产配置的策略其实也就一目了然了.
    1. 首先选择一个历史上表现比较好的指数基金投资.
    2. 选择一组好的债券.由于中国地方债券和企业债券(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出现)没有严格的评级,因此国库券是几乎唯一的债券投资工具.
  5. 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对风险的承受力和用钱的时间,按比例将资产分配到股票和债券中.
    1. 比如,年纪比较轻,平时不需要花钱,投资就是为了养老的人,将80%的钱以指数基金的方式投资到股市中都不算冒险.剩下的20%,除了留出5%的现金外,其余的可以放到国库券中.
    2. 如果已经55岁了,准备5-10年后养老,就不能这么投资了.因为股市的一个衰退期可以长达20年以上,美国股市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经过了30多年才恢复到当初的水平; 2001年纳斯达克崩盘后,2016年才回到当初的水平;而日本在1991年经济衰退后,股市至今没有回到当时的水平.因此,不能等自己准备用钱时,才发现无钱可用.对于老年人,投资反而需要稳妥些.同样,对于过两年就要结婚或者买房的年轻人,千万不要抱有在股市上捞一笔解决首富的想法.专业运动员都知道,在压力下,动作会变形.
  6. 如果大家在股市投资上运气比较好,投资组合中股票这部分收益的比例会远远超过债券(和现金)的比例,比如我们最初设定了7:3的比例,现在可能变成8:2了,这时大家需要拿回一部分股票收益,而不是跟着不理性的股民在股市上一路狂奔.
    1.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我们遇到好运气时,一定要感谢上帝,不要感谢我们自己;相反,在股市大跌时,恰恰不是该割肉的时候,这时候,大家原先的债券和现金就起作用了,应该用现金或债券兑换成现金买入股票,以便维持当初设定的股票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这时,我们其实是用比较便宜的价格在投资.当然,每次交易都是有成本的,这种投资组合的微调每年来一次就够了.微调的目的,实际上是在实施巴菲特所说的"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第九章 好好说话

通过讲话交流想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功.

讲话做事都要达到目的

做报告或者演讲时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在进行一对多的信息传播,其目的是让听众接受我们要传递的所有信息.

常常会犯的三个毛病:

  1. 讲话缺乏对听众的针对性
    • 先问听众是谁,知识背景如何,然后根据听众的特点作不同的准备.
  2. 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完更多的内容
    • 大部分人所犯的毛病不是讲的内容太少,而是太多.
    • 考虑听众接受的速度以及专注的程度.
  3. 哗众取宠,危言耸听

任何人讲话,都有责任保证信息按时,准确地送达对方,而对方确实明白了他的意思.

平时宁可少做点事情,让每件事情都产生应该产生的效果,也不要为了完成任务,不讲究效果而做一堆没用的事情.

很多时候,人的认知水平提升就在于看到一些看似浅显的道理时能够思考一下,结合自己的经历产生一点共鸣,然后想到它深层的含义.

谈谈讲理的方法

我们靠什么说服人

事实比口才更重要.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常常是起步靠常识,接下来的发展靠科学逻辑,次序是不可能颠倒的.

说服上级
当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想法时,仅仅靠这个好想法本身还未必能够说服他人,特别是想法已经有点固化的上级.
你可能注意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后,便匆匆忙忙跑去找老板寻求支持,结果被老板一下子抛出来的三个问题给堵回去了,于是这些人就总觉得老板和自己作对.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方法:不去和他争吵,也不依靠巧舌如簧,而是拿出不可辩驳的事实,以一种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说服别人.
毕竟,任何人都难以无视事实.
假定你给公司主管手机移动端产品的副总裁提意见,如果你上来就说整个移动端的产品都需要被淘汰,不仅主管产品的副总裁会马上反对,可能成千上万的用户也不答应.如果你换一个方式,只是说里面的一些功能过时了,需要更新,整个产品并不需要淘汰,那么主管领导即使不赞成,反对的力量也不至于那么大,而它的大量现有用户也会从心里赞成你的意见."对事不对人"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他个人的能力,更要靠他调动资源的能力.
我们常常在单位里看不起那些八面玲珑,善于四方周旋的人,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比他们搞.但是很多时候,往往是那些人能说服领导办成事,这些人找"同盟军"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聪明人总是善于借力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