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人类至今并没有完全摆脱饥荒困扰,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更是冲击了全球粮食安全。“我们的食品系统正在失灵!”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于全球粮食安全隐患忧心忡忡。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更是发出警告: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没有饥饿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没有饥饿的国家。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强调,在新时代征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粮食安全风险意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吃饱饭这件事很难吗?”也许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在不愁吃穿的今天,即使每一天市场上会有很多剩菜的情况下,国家战略为什么还要反复强调“粮食安全”,例如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研究饭碗里的“中国芯”,“守住耕地红线”等等。其实,需要区分两个概念,粮食过剩≠粮食安全,这里的安全不是一种物质概念,而是一种质量型战略。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转变,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片土地上每天有14亿人吃饭,这是我国需要直面的基本国情。
过去1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近7000万吨。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国内粮价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国内粮价涨幅明显低于国际市场。目前,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这也是中国连续第18年取得粮食丰收。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只有时刻对粮食安全保持一种危机意识,我们青年人当下最能做的最基础最管用的就是厉行节俭,避免浪费,每天都要好好吃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个体力量方能汇聚成流,进而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底座,增强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定力。而这最终,惠及的是国民长远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