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时候,我家里的收音机主要就几个功能:偷听敌台,听体育比赛转播,听评书。
而听评书则是全家共同的爱好。
我印象里最早听的评书应该是刘兰芳播讲的《杨家将》,从七郎八虎闯幽州到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越听越过瘾,做梦都是里面的情节。这部小说好像特别长,杨宗保之后,又讲他的儿子杨文广,最后是杨怀玉,后来听母亲说还有个杨金豹,是杨怀玉的孙子,不过杨怀玉后面的故事我是没听过了。那个时候,母亲有句口头禅:谁谁谁属穆桂英的,阵阵少不下。经常用来批评我们几个的无事捣乱。我经常把自己幻想成杨家儿郎,然后跟穆桂英来场恋爱,那个时候对穆桂英的仰慕其实是要超过那些杨家子孙的。记得家里当时有幅年画,画的就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情节。还有一幅是杨文广大战马赛飞,当时对杨文广银光闪闪的枪头特别感兴趣。
我对每天播讲完评书后刘兰芳的那句“且听下回分解”非常生气,有的时候都想把收音机砸了,那个时候也没有相关书籍,只有这么唯一的渠道,于是,我跟哥哥就常自己往下编故事,总之是乱讲一气,讲到后来,母亲在旁边说:你长大去讲评书吧。
《杨家将》后来是《呼家将》、《呼杨合兵》等,这几部印象都不深了。
再后来印象比较深的是袁阔成的《三国演义》,袁老爷子的这个版本是我最喜欢的。尤其是喜欢里面的赵云赵子龙,在曹营杀得七进七出那段,百听不厌。袁阔成也非常喜欢赵子龙这个人物,后来还单独播了一部《常山赵子龙》,把赵云的一生都讲完整了。当时特别喜欢搞里面的武将排名,比较流行的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
90年代的时候,那些以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评书演员开始走向荧幕,一般每天新闻联播后就是一段评书,在当时掀起一股全民热潮。田连元的《刘秀传》、《隋唐演义》,单田芳的《白眉大侠》等等我都是那时候听的。因为对武功排名的执着,我对《隋唐演义》津津乐道,什么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好像一直排到第十七条好汉王伯当。
随着武侠小说的疯狂流行,有的评书演员也开始讲起了金庸梁羽生温瑞安的小说。不过听起来总感觉怪怪的。
现在网上能找到大部分评书名家的视频或音频,不过应该看的人都是那些有怀旧情绪的人吧。至少我很少去听了,一来时间不够,二来评书内容的套路性使我很难坚持听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