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笔者来到湖南美术馆,参加了主题为“苍穹与大地——陈芳桂艺术作品巡展·长沙”的开幕式并参观了所展出的艺术作品,著名军旅画家陈芳桂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和他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十分令人感佩。
虽然本人不是搞艺术的,对美术的东西一知半解,但经常参观一下也大有好处。我是中午进入陈芳桂艺术作品展的展厅的,听说开幕式要下午3点才开始,那就先参观展出的作品吧。
此次展览共展出陈芳桂近20年来创作的作品近150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分为军旅、传统、人物、新墨四个部分分别展出。陈芳桂是湖南湘潭人,这次展出的作品,既是他以军人的名义用艺术作品向“八一”建军节献礼,也是他从军13年后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向家乡的父老乡亲汇报,他多年来坚持艺术创作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
我先走进军旅题材展厅,大厅中央的一座题为《基石颂》的作品首先映入眼帘,老实说,我是在作品周围转了几圈反复看,才看出了一点门道的。陈芳桂来自火箭军,火箭军由第二炮兵更名而来,是四年多前新成立的,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而第二炮兵是1966年成立的。知道了火箭军这个军种的由来,这个作品就好理解些了。作品的正面有一个大大的军人头像,帽徽上有“八一”二字,正面和侧面有“1966”字样,背面有关于“基石”的铭文,一个侧面有一群战士打坑道的情景,展示的是二炮创业之初的情景,表现了二炮创建坑道兵艰苦工作的过程,令人印象深刻。
这件作品既有雕塑也有壁画,采取了六七十年代宣传画的形式,融进了刻印艺术和拓印艺术,用红与黑两种强烈的色彩,塑造出一座奉献的丰碑。作品取名为《基石颂》,就是把二炮作为新中国奠基石的意思,很有象征意义,画家想表现的是导弹部队的军旅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还有军人的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也通过巨石传递出来。整个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人心的效果。
展厅后面题为《长城组歌》的巨作差不多占满了整壁墙,相当引人注目。这个作品长十几米,高近三米,采取砌万里长城的方式,用大量砖块砌成高低错落的城墙,脚下还堆放了看似散乱实则有含义的砖块。作品用国画、油画、版画、壁画与浮雕的形式,还有舞台艺术语言,采用了砖块、玻璃钢、宣纸等材料,用描绘、堆放、拼贴、撕纸等手段,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群像,数一数,有36位,他们或是叱咤风云的革命家,或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家,都是国家、民族的脊梁,在中国历史的洪流中书写过精彩人生、建立过不朽功业的人物。
作品中还有大量的军人头像或用黄色或用黑色描绘或拓印在砖块上,看上去年代久远、沧桑斑驳,很有岁月的纵深感。他们代表着千千万万的普通军人,他们也许不起眼,但保家卫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和平的伟大事业都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同样值得我们铭记和怀念。
一块块砖块构筑成了整个作品,仿佛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历史事件累积、构成了一段段历史。只要仔细看,诸如不懂美术的我一样的许多普通参观者也会看懂作品的意思,它给人一种亲切感,以及一种记忆上的提醒。作品场面大,气魄大,立意高,气势雄,内涵深,用城墙这一载体,可谓别出心裁,独辟蹊径。
以上两件巨作堪称陈芳桂的扛鼎之作,应该耗费了画家大量心血和精力,值得参观者认真欣赏品鉴。
陈芳桂把军事题材、革命主题、历史画与山水画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创作了不少场面开阔、格局大气、线条遒劲的作品,如《韶峰晴岚》、《铁骨铮铮》等,山体都像碑石一样坚硬,视觉上有一种厚重感扑面而来。作品《大国长箭》是新近创作首次展出的作品,画面大气磅礴,一列列“东风快递”蓄势待发,体现了一种震撼的中国力量。《乌蒙回旋战》截取的是长征中一个经典战役场景,军旗猎猎,硝烟弥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当我走进人物主题展区,看到偌大一个展室展示了陈芳桂以矿工为题材的多幅作品,全部是水墨画,其中16幅硕大的矿工头像,每张画的面目神态都不同,大多满脸沧桑,目光炯炯,有的十分严肃,有的面带微笑。展室中央,布置成了矿工们住的工棚内景,摆放着他们工作中用过的工具、穿过的衣服,有两名矿工模特坐在简易的床上。
看得出,矿工的住宿条件很差,许多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从事这份十分艰辛而工作环境又十分恶劣的工作。画作和场景,显示了陈芳桂对矿工等在生活底层打拼的人群的人文关怀和悲悯情怀。陈芳桂何以对矿工这么情有独钟,矿工人物肖像画得这么逼真?原来他年轻时曾在湘潭的锰矿工作过8年,那些朝夕相处的矿工兄弟就成了他的创作素材。
新墨厅展览的作品都是陈芳桂近年来艺术探索和实验的作品,有的作品比较抽象,有一幅题目叫《铁骨铸梅魂》的大画面作品,满幅都是梅花,只有几处枝干,估计画家是通过这幅画表达对梅花傲雪盛开的精神的赞美之情,用梅花喻人,实际是歌颂在疫情期间顽强抗疫的人们尤其是医务工作者。
新墨厅的里面设了一个小厅,反复播放着介绍陈芳桂从画经历的视频。与许多成功者一样,陈芳桂的经历也十分坎坷曲折。陈芳桂打小就痴迷画画,一度遭到他父亲的反对,并把画笔和纸张烧了,但他痴心不改,又偷偷地画起来,后来总算得到父亲的理解。18岁被招工进入湘潭锰矿后,辛苦劳作之余,他仍然坚持画画,直到13年前走进军营,成为了战略导弹部队的一员,后来又成为了火箭军中的艺术骨干。
陈芳桂先后拜画坛名家邓辉楚、周宗岱、钟增亚、李宝林等为师,画艺水平和艺术境界得到了很大提升,艺术道路也越走越宽,国画、油画、雕塑等美术领域都有所涉猎,山水画、人物画都有相当高的造诣,得到范迪安、黄丹麾、邵大箴、李宝林、王鲁湘等艺术名家的好评。
多年来,陈芳桂经常到武夷山、麻江、道州、八舟河、建水、凯里及他老家湘潭等地写生,徜徉在南方的自然山水之间,吸收创作灵感,积累创作素材。在传统画展厅,展示了数十幅陈芳桂这些年到全国各地写生的部分作品和他创作的水墨山水画作品,其中又以展现湖南山水的作品为主,南岳衡山、千里湘江、鬼斧神工的张家界、灵秀俊美的武陵源……南方尤其是三湘大地的秀美山川在陈芳桂的画笔下一一呈现,饱含着他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对家乡山水的一片深情。在这部分作品中,我比较喜欢他所画的“家山”系列和武陵源系列作品,如《家山秀色撩人醉》、《家山神游》、《武陵叠嶂》等。还有其它系列的《飞雪待春风》、《张家界秋韵》、《空山新雨后》等作品我也喜欢。
26日下午三点,展览开幕式准时开始,相关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有的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此次,把我的艺术作品全国巡展首展放在湖南,不仅因为这是我生长于斯的故土,更是因为这是一片沉浸了鲜血和忠魂的红色沃土……”开幕式上,陈芳桂本人深情地说,只要踏上湖南这片土地,只要回到莲花晕染的湘潭,他的创作灵感就像泉水奔涌,他的艺术豪情就云霞满天,他的画笔仿佛注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
参观陈芳桂艺术作品巡展,让我获益匪浅,特别是被陈芳桂追求艺术的执着精神和他作品中透出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