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育
拓跋浚,北魏第六帝。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少年时聪慧明达,深受祖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喜爱而常随左右。年长后,每有大政,常参决可否。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同年十月,宗爱又弑杀拓跋余。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浚即位,是为文成帝,时年十二岁。即位后,雷霆先手用“五刑”诛杀宗爱,灭三族。拓跋浚在位时,鲜卑贵族与汉族平民矛盾突出,内斗激烈。另一方面诸侯分藩谋权夺位接连不断。
作乱先后有陇西屠各王景文叛,司空京兆王杜元宝谋反,建宁王拓跋崇与儿子济南王拓跋丽为杜元宝所引诱参与谋反,濮阳王闾若文,征西大将军、永昌王拓跋仁谋反,其他大小谋反事件数不胜数,虽都被拓跋浚平定,但北魏危机四伏。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在位期间,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与南朝刘宋、北方各国都建立了和平的外交关系,互通商贾,息兵养民。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开始开凿云冈石窟。后病逝,时年二十六岁。
五刑:五刑是由五行相克而产生的,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于西周时期写入吕侯编著的《吕刑》,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包括1、墨(刺字)2、劓,(即割鼻)3、剕(刖),(即断足)4、宫,(男子割掉生殖器)5、大辟,(即杀、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