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书笔记
《皮囊》这本书作者是蔡崇达,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如今终于买来读了,这本书刚拿回来读的时候,首先读到的是,几位名人,为它写的序。我就挑一些对我感触比较深的句子,写一写。
韩寒的序《带上旅途的书》:好的文字往往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我会将这本书带上旅途,在每个静谧陌生的夜晚拿出来慢慢看,而不是红灯亮起或者堵车不动时。我希望自己能读更久。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
刘德华的序《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打开《皮囊》,读到崇达果然文如其人的真挚,坦荡荡的自然自白成长经历,没有掩饰凡人难免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所以很真。看崇达敞开《皮囊》,感性纷呈血肉人生,感同身受。因为当中,都有着普通人就会有的阅历或感悟,所以共鸣。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什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
这本书分15个篇章,我今天写其中的一篇《厚朴》。
厚朴姓张,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原本只有小学毕业,后来自考了英语,作为全村唯一懂英文的人,在村子里的学校当英语老师兼校长。他父亲精通世界文学史,还坚持每天听美国之音,他认为父亲是那个村子唯一有世界观的人。别人家的院子,一进门就是用五彩瓷砖贴成的福禄寿喜,他家一进门,是父亲自己绘画、乡里陶瓷小队帮忙烧制的世界地图。
厚朴的名字来自英文hope,他每次介绍自己的时候,都像面对广场演讲的领袖,骄傲地宣布自己的名字和名字的意义。为了发好那个英文单词的音,他的嘴巴还认真地圆了起来。一个人顶着这样的名字,和名字这样的含义,究竟会活的多奇葩?特别是他还似乎以此为荣。
厚朴读大学时,不务正业,整天把自由,为青春放在嘴边,他自己唱歌并不擅长,但是他故作潇洒,组建了一个乐队,名字叫“世界”,后来他在学校小有名气,每天在宿舍回答各种“粉丝”他自认为很对的道理。为青春而活之类的,最后,他因为打架、上课公然把老师撵出教室,自己在讲台开演唱会等被开除,最后流落街头,被父亲接回家,后来死去。
其实造成厚朴这样的结局,他的父亲有不可推卸的原因。他父亲曾经给他讲过一个故事“是从美国之音里听到的。一个常青藤毕业生到某世界五百强企业面试,那企业的董事长问他,你大一干嘛了?那学生回答,用功读书。大二呢?认真实习。大三呢?模拟现实试图创业。你挥霍过青春吗?没有。你发泄过荷尔蒙吗?没有。然后那董事长就叫那学生出去,说你还没真的生活过,所以你也不会好好工作,等补完人生的课,再回来吧。”以及后来大学时,厚朴种种荒唐的行为,老师联系厚朴父亲时,他父亲竟然还很自豪,说年轻人就得闯闯。
厚朴一直崇尚潇洒,他以为他的种种就是时尚,现代的代表,最后,他被退学的时候,却还去求过老师。他一直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生存现实和自我期待的差距太大,容易让人会开发出不同的想象来安放自己。任何不合时宜的想象都是不需要的,因为现实的世界只有一个。不知道自由是什么的人,才会动辄把自由挂在嘴边。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文章里有一段话:很多人都以为他是活出自我的人,但其实他只是装出了个样子欺骗自己和别人。
“他不是假装,他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身上的各种渴求,只是找不到和他热爱的这个世界相处的办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相互冲突却又浑然一体的想法,他只是幼稚,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