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从小是一个做什么都慢的人。吃饭慢,睡着慢,写字慢,解题慢。而母亲和外婆一直对我要求的做事效率和动作快,我也做不好,久而久之也就不放在眼里。
一本《红楼梦》读十几年读不完。早年由于心性未定,加之受外界影响,总觉得林黛玉的个性着实讨厌,一直没看完。现又拾起从头看,还是在初几十回,故而怕写个书评或读后感都难。想到简书上众大神对红楼人物的妙评神解,实在汗颜。
我觉得自己生来最奇葩的想法莫过于,在幼儿园时代,我就羡慕外婆有那张“光荣退休”的奖状,及此带来的退休生活。我那时天真地就想跳过学习工作,直抵达老年安逸的退休生活。
小时混混沌沌,自以为比起诸子百家的言论,较接受庄子“无为”的境界。而庄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凭人的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而我一厢情愿想过晚年生活,是凭主观愿望行事了,自是无法实现。我也明白,就算按外婆之意,一心求速。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也是难以抵达。
2
我发现世界也在一天天向我所喜的倾斜,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求快速完成的。工作后才知道有“慢生活”的说法,而这种观念来自于“乐活族”。
“乐活族”认为,生活质量不仅取决于经济基础,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生活的观念。“乐活族”崇尚义利合一、天人合一与身心灵均衡发展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和庄子提出的无为思想是相契合的。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倡导“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主张“慢饮食”、“慢运动”、“慢旅游”等等。这里的慢,并不单纯指速度上的慢,而是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慢生活其实来源于从容的心态。轻慢运动能提高生活品质,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本质加倍地放缓。如今,“每天一万步”的健身方式在国内外都相当流行。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时以上的人,其心脏局部缺血的发病率是很少参加运动者的四分之一。
而在“慢饮食”中,细嚼慢咽可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中蛋白质到胃里后,可在胃里反应生成一种蛋白膜,对胃起到保护作用。吃饭时细嚼慢咽的人,一般不易得消化道溃疡病,细嚼还能节食减肥等等。难怪我阿姨在我长大后,反而羡慕起我吃饭慢的好处来,她抱怨我表妹进食太快,所以减肥难。
3
金庸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却不尚奢华,衣着自然简朴,饮食简单清淡,七八分饱足矣。可能和他营造的武侠世界观相同,他向往的是“且自逍遥没人管”的生活。
他说:“人要善于有张有弛。武打小说打一会儿,就要吃饭、谈情说爱,不能老是很紧张,要像《如歌的行板》(注:席慕蓉著)韵律一样,有快有慢。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他又说:“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事儿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
刘翔被誉为跨栏界飞人、“上海的速度”,可他在生活中也有慢的一面。他说:“我吃饭比较慢,我也喜欢洗澡的时候慢一点,因为我喜欢慢节奏的生活。”
现在我国也有心理健康专家提出了“慢生活”的理念。专家指出,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物欲使人在金钱方面看似相对丰富了;而在生活质量上有所下降,加班、外卖等影响到身心健康。
“慢生活”概念提醒着我们,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甚至传统,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慢生活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4
不管是兰州、西安、丽江、拉萨,还是以安逸著称的古蜀国国都——成都,凡是哪里感觉悠闲自在,我就想去走走逛逛,甚至是小住一段时日。所谓的“慢旅游”,恐怕就是不跟团的彻底自由行吧!
喜欢《成都》里那样唱的: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 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而知道“慢慢来,比较快”这句话,是当我看到旺福合唱团《旺得福》专辑的同名歌曲。他们团员搞笑又认真地创作出每一张专辑每一首歌。之后主唱又去结婚生女了。顺其自然而又随性的态度,让我感触很深。难怪我会对这句话记得这么牢。
想起愿望达成也一样。说到实现目标,我们现在常常会说到吸引力法则。其关键在于,你首先要有强烈的意愿,许愿后就要放下执念,将其交给宇宙和时间去实现。如果你一心急于求成,也许最后吸引不了你要的结果和答案。
而我终于明白“慢慢来,比较快”这句看似矛盾话语背后的意思。所有事情你要专注着去到达,但是过程中来不得半点着急。这样看似走得慢,却也能同样抵达你要的终点。当然,前提是你能先确立好人生中各种大小目标。
自此,我开始知道,人生的速度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所谓“欲速则不达”,说的也是相同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