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人拒绝孤独,偶尔突然的瞬间有一些悲伤的情绪。好心的朋友和家人也会把你从这样的情绪中拉出来。
不停的问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吗?”,有时候想回答一些什么,但是怎么也回答不上来,偶尔陷入一阵的尴尬。随便编个理由搪塞过去,匆匆跳过这个话题。
我经常会莫名的感觉到一阵孤独和落寞,有时候我也分不清楚这是内心平静还是因为内心偶有的孤独感,这样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在午后,独自睡完午觉醒来,总是灵感最爆发的时候,总想写一些东西。
我也曾多次在日记本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中午睡一觉醒来,内心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大概因为内心嘈杂,所以渴望这样的一份宁静吧。人总是这样,没有得到的才是最渴望的。
但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孤独的环境,才诞生了那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多少的作家经常写作到深夜,甚至深夜才是最有灵感的时候,所谓呕心沥血也不过如此吧。当世界归于沉寂,只能听到呼呼的风声时,人的灵魂才终于回家了,漂浮了一天的情绪落地了。
对于每个作家来说,如果没有切身的经历以及对这个世界悲天泯人的感性体会,如果不够敏感,大概也写不出优秀的作品。对于生命,对于人生的思考,如果不是基于悲伤的情境,也无法诞生哲学吧。
说白了,从历史到现在,太多人都在追求一个得不到的东西,比如西方哲学家和中方哲学家,儒释道都在探讨如何让人得到“幸福”,甚至说永恒的幸福。学佛的人也在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西方极乐世界”,换句话说,因为得不到的一些东西反过来推动了这个世界。
这便是造物主的存在的意义,幸福与不幸就像两面镜子,在每个人的人生中每天每时每刻每秒都在不断在上演。因为看到别人的不幸,所以觉得自己无比幸运,因为过去不幸,才觉得现在拥有的生活无比幸运。所以如果说没有经历过悲伤的事情,谈自己很幸福是很空洞的一件事情。
如果幸福变成了一件很平常,人人都能得到的事情,那幸福便也变的不幸福了。所以人的一生有趣的地方在于哪里?挣扎的地方在哪里?~人总是一边得到又一边失去,这是一种生命运转的不变规律,也可以说是真理。
就像中国的八卦阵图一样,黑到极点是白,白到极点是黑,换句话也可以理解说人不可能会一辈子都那么倒霉,倒霉到极点就要开始转运了。从这个程度上去理解,似乎还挺安慰人的。
我经常会看一些身心灵和哲学类的书籍,也会很喜欢看一些人物传记和个人访谈,似乎通过这些可以窥探到别人的人生一样。借此来借鉴一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大概是自然而然,没有人逼迫的,喜欢研究哲学的人内心都有一个“神性”,以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的人,身边发生的一切,最终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确实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好像洞悉一切,了然于心,这样才知道保持什么样的距离,以什么样的态度相处。
但是仅仅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而已,毕竟内心住着“神性”和真正拥有“神性”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大概很少人会真正活的明白吧,但在追求活得明白这条路上,才会让生命更加精彩吧。
感谢偶有的孤独让我思考,感谢偶尔的悲伤让我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