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罗辑思维》挺早的,但我真正开始听,却是从地铁三号线正式运营开始的,从早上出门到公司的这段时间正好听完一期节目。
这次对我有触动的是一个人员分类概念——自燃人、可燃人、阻燃人。所谓的“燃性”,是指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热情。
自燃型人,不借外力、自发自动,在生活中,这类人最容易获得成功,带领团队或孤身一人开拓创新,实现自我成就。可燃型人,在外部刺激下可以活跃,有些类似于点火就能燃烧的可燃物,这类人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其个人能力亦得到成长。阻燃型人,对生活冷漠,对工作麻木,拿火焰喷射器也点不着,这种人即便是有能力,也会因缺乏激情,个人能力得不到彰显。
企业真正需要的就是自燃人,这些人活力十足,时刻散发出光和热,并把正能量传递给周边的人。可燃人,在企业所提供的平台上,通过个人奋斗,不断降低自身“燃点”,终将变为自燃人。至于阻燃人,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时代,连他自己都放弃治疗,企业又为何要为他的“讳疾忌医”买单?
自燃人太厉害,我得仰视,阻燃人也太厉害,我是没辙。像我这样属“蜡烛”的可燃人,眼下最要紧的,就是降低自身“燃点”。所幸的是,该分类标准的发起者——稻盛和夫,没有仅仅停留在灵感的顿悟上,而是继续深入觉知,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创造力方程式,帮助于可燃人“自燃”。
人生工作的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能力”指的是知识、经验和技能;“热情”是指工作激情和渴望成功;“思维方式”则指工作心态、精神状态和价值偏好。
能力和热情,取值区间为0—100。乘法法则,有能力而缺乏工作热情,不会有好结果;自知缺乏能力,而能以燃烧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最终能够取得比拥有先天资质的人更好的成果。思维方式,取值范围为-100—+100。改变思维方式,改变心智,人生和事业就会有180度大转弯;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思维方式却犯了方向性错误,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三个要素,点出了“自燃”的方向。喝再多的心灵鸡汤、听再多的成功学理论,最终都得自己选择契合的方式前进。总之,目的地就在那儿,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能到达吗?答案肯定的话,再问第二个,准备怎么到达?我相信,得出并完成第二个答案后,我就是一个熊熊燃烧的“自燃人”。
��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