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一)

(原文)

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权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

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人者,以贤圣为本者也,贤圣者,以博选为本者也,博选者,以五至为本者也。

故北面而事之,则伯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

故德万人者谓之隽,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贵者有知,富者有财,贫者有身。信符不合,事举不成,不死不生,不断不成。计功而偿,权德而言,王鈇在此,孰能使营。


(译文)

使“王鈇”不只是用上一个时代的,是累积德行和人才。

“道”有四个要考察的因素:第一个叫做“天”,第二个叫做“地”,第三个叫做“人”,第四个叫做“命”。评判人才有五个要达到的标准:第一个叫做“伯己”,第二个叫做“什己”,第三个叫做“若己”,第四个叫做“厮役”,第五个叫做“徒隶”。

所说的“天”,是万物的质地本性的因素,所说的“地”,是不能去除的因素。所说的“人”是,厌恶“死”喜爱“生”的因素,所说的“命”是,没有不由君主掌控的因素。君主是审视“神明”的人,“神明”是以“人”作为作用的,“人”是以“贤圣”作为作用的,“贤圣”是以广泛的选拔作为作用的,广泛的选拔是以上述的五个标准作为作用的。

所以面向北方侍奉他,那么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达到了;先快步走,然后停下来,先发问,然后沉默,那么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达到了;看到别人快步走自己也快步走,那么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就达到了;靠着案几拄着拐杖,拿着旌旗发出命令,那么杂役就达到了;对快乐的事情忧伤,对痛苦的事情愤恨,那么奴隶就达到了。所以称帝的人和老师相处,称王的人和朋友相处,亡国的君主和奴隶相处。

所以德行超过一万人的人叫做“隽”,超过一千人的人叫做“豪”,超过一百人的人叫做“英”。地位尊贵的人有知识,富裕的人有钱财,贫贱的人有品格。信和符不相符合,事情就不能办成,造成不“死”也不“生”,不去除也不生成的局面。按照功劳来赏赐,按照德行来评判,“王鈇”在这里,谁能迷惑呢?


(大意)

鹖冠子引入天地人三个因素,指出天地是把控不了的,君主要以人为本,以贤能的圣人作为依靠,最终来实现统治的长治久安。君主要尊崇贤臣,通过德行来区分品级,这样就不会受到奸臣荧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鹖冠子》卷上1博选诗解四稽五至德本功末 题文诗: 王鈇法制,一时之器;厚德隆俊,一世之器. 道凡四稽:一天二地,...
    琴诗书画阅读 1,653评论 0 1
  • (原文) 庞子问鶡冠子曰:圣与神谋,道与人成,愿闻度神虑成之要柰何。 鶡冠子曰:天者,神也,地者,形也,地湿而火生...
    zeeb阅读 797评论 0 2
  • (原文) 庞子问鹖冠子曰:“泰上成鸠之道,一族用之万八千岁,有天下兵强,世不可夺,与天地存,久绝无伦。齐殊异之物,...
    zeeb阅读 1,759评论 0 7
  • (原文) 入论泰鸿之内,出观神明之外,定制泰一之衷,以为物稽。天有九鸿,地有九州,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请成於泰始之...
    zeeb阅读 780评论 0 1
  • 《鹖冠子》卷上8度万诗解4五政神化官教因事 题文诗: 庞子问曰:敢问五正.鹖冠子曰:政有神化, 政有官治,政有教治...
    琴诗书画阅读 37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