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万家团圆的节日,再忙再累,离乡在外的人也不忘回家过年。心中对故乡、对家人的牵挂,丝毫不会因为天涯路远,年岁流逝而减少半分,回家的路越远,思念越是强烈。
犹记得自己在外读书的第一年,归乡的路途遥远,在煎熬了两天三夜后,终是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从祖国的西南到华北,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那种幸福,至今思来,仍热泪盈眶。
我就读于重庆的学校,祖国的西南离故乡烟台,自是万水青山。到了寒假,回家成了最大的难题,受限于经济条件,飞机是不考虑的。所以选择了火车,在动车还未普及的年代,绿皮火车还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尤是临近春节,火车票一票难求,没有网络订票、电话购票也不普及,约上三五同乡同学,在售票窗口煎熬了一天,终是买到了票,虽是硬座,也是激动的一宿未眠。
到了回家的日子,预期旅途劳顿,就轻装上阵,行李只是路上的吃食,还有随身的物件。上车安顿好,嘈杂的车厢里,已被大包小包的行李,热聊的旅人挤满塞满。呆呆望着窗外,车轮铁轨节奏的撞击声,提醒着我已在回家的路上。与同坐的乘客们,热聊着各色见闻,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同一条回家路,让所有人聚集到了一起,给漫长的旅途增添了许多乐趣。与同行的同学畅聊着这半年学校的见闻,各自抒发着在外求学的不易。不知不觉,天色已暗下来,车厢里充斥着各色食物的味道,混着嘈杂的人声,把昏昏欲睡的我又拉了回来,四顾望去,拥挤的车厢里已无行走的地方,该是又上来了不少新旅客,丝毫看不出旅途的烦躁心情,回家的喜悦荡漾在每一个人脸上。“五脏庙”早已没有“香火”供应,但看着无处下脚的过道,顿生退却。奈何肚子不争气,于是拿着一盒泡面,真是扒开人群,一步一点的挤到了热水机旁边,端着滚烫的热水,看着拥挤的“人墙”,无可奈何的在热水机旁解决了晚饭。
一路劳顿,从开始的兴奋转为疲惫,经过了27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菏泽转车,依旧是绿皮火车,可早已没有了坐票,回乡心切,也只有买了站票,等待了一天,终于等来了回烟台的火车,车厢仍是拥挤不堪,只是站着更多了辛苦,心困体乏,简单吃了些饼干,仍难抵疲惫,入夜深了,靠着车座意识模糊,双腿僵直,腰酸背痛,于是不管形象何许,坐着背包,在过道上蜷作一团,小憩一会。
煎熬了一夜,终是到了烟台地界,看到阔别半年的故乡,不禁热泪盈眶,月是故乡明,终是逃不开这层牵绊,看着晨曦照耀在楼宇间,才发现家乡的所有事务都是如此的和煦温暖。出了车厢,大口吸了一口空气,身上散发着怪异的汗臭味,在踏上故乡土地的那一刻,周身的疲惫,所有的思念,一路的艰难,都传达给了这片让我魂牵梦绕的土地。
出了车站,是半年未见的父亲,早已等候在出站口,少言寡语的父亲,一脸微笑,一路开车回家,给我介绍着故乡这半年的变化,我瘫坐在车座上,看着窗外的碧海蓝天,才真正感觉到回家真好。
后来的几年,因为有了网络订票和电话订票,车票不再是问题,也渐渐适应了路途的漫漫长夜、拥挤人流、舟车劳顿,但仍对回乡感到莫名的兴奋,那种根植在骨子里的思念,撩拨着每一个无眠的夜晚,那些关联着故乡的事物,总是让我莫名的激动,超市里烟台的苹果、粉丝、虾米,总是在同学面前,兴奋的介绍着,那种与故乡牵连的自豪感、依赖感,伴着我度过了客居异乡的每一天。
如今定居家乡,不用再体会离别的难割难舍,对过年回乡的游子们,却仍怀着感同身受的感触,那种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是千百年来,国人回家过年的执念,再远再累,回家过年,人圆家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