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这样的一件事发生。妈妈和姥爷住的非常远,所以每次妈妈包好饺子,都需要我拿着饺子送到公交车站,老舅会提前在车站等我,把饺子交给老舅,老舅会带回去给姥爷。我承担了一个送外卖的角色。
这本是一件正常的小事,只是送饺子发生的时间点有些问题。那几天我刚好计划,每天早上练笔两个小时,很快就接到妈妈的通知:如果今天包饺子,第二天早晨八点之前就送到公交车站。好的!送饺子这天上午的练笔就失效了。
并不是不愿意送,而是里面存在意见怪事,每当我想要做点什么,总会出现点什么打断我。比如我决定第二天休息,晚上就可能来一通电话,告诉我明天有事需要解决。
曾经看过一个理论,如果你内心里排斥一件事,那么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打断你。据说这些意外还是自己造成的。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从这里就能看出,有时候我真的很无聊。
我就爬个山怎么了,我又没要推人,难道有人推我?干嘛非要让我去买白菜,我也不是排斥买白菜,为什么挑选这个时间点?我不断责问自己,然后一次回应也没有。
我也不是有多忙,空闲的时间也很多,总在我有事的时候打电话,好像我在故意拒绝(有时候我确实在故意拒绝)。
不过时间一长我就释然了,总不能一直和自己较劲。我发现这些被打断的计划,只要我想完成就可以完成,上午的计划被耽搁了,也可以下午做,牺牲一点刷手机的时间不就可以做到吗?其实是在提醒自己,别玩那么多手机,多干点正事。
而且生活一直按着计划进行,每个时间点都被规定好,岂不是无趣。生活就是要出现一些意外,生命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虽然我对这些意外还没有那么大度,但至少能够意识到意外的价值是包容的第一步。
其实现在我做的所有事,早起呀!运动呀!写作呀!看书呀!都只有一个目的——为了面对自己。我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每天混混僵僵?为什么想写作拖了十年才动笔?你在怀疑什么?为什么想看书却看上了手机?它比书更漂亮吗?
我不停的问自己,希望找到一个答案解决我的疑惑,但是没有。答案不是巧克力,虽然你不知道下一个的味道,但是只要花上十分钟,都尝一下,就知道了。而在生活中,所有的答案都来自于行动之后产生的结果,产生结果的过程也不能马马虎虎,要不然何必去追寻结果呢?
而且行动的每一步都在试探自己的底线,这个行不行?那个能做成什么样?要说成长是什么大概就是探索扩展,把自己不断向外扩张,好的坏的都看过了,深的浅的都尝过了,在不断的行动中,找到一条自己想走的路,而这个过程就是人生吧!
这些年我一直缩在自己的小角落,安逸的活着,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瑟瑟发抖,我逃避了太多年,现在就好好好看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