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优点要不要大肆表扬?
今天在一个育儿论坛上面看见一段话“请在外人面前表扬自己的孩子,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和巩固”。
我和先生一直接受的是最传统的教育,“谦受益,满招损”这种观念一直在我们的意识之中根深蒂固,我们为人处世也一直低调谦和,以至于,每每别人表扬孩子时,总是会找个缺点去曝光,一边开心着一边谴责着孩子的缺点,觉得这样孩子才不会因此骄傲自满;我们也不会担心孩子以后做的不够好而被嘲笑。
心里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人性如此,何况孩子。
孩子第一次学会走路,我们会开心的说:“哇,好厉害啊,都会走路了哦!”
孩子第一次会叫爸妈,我们会兴奋的说:“耶,宝宝会说话啦!”
孩子听见这些似懂非懂,但一定是开心着的。他会更加跨大自己的步伐,走得越发欢快,他会连续爸爸、妈妈的叫个不停~
可是为什么我们后面却吝啬的把夸奖给藏了起来?
翰哥还不会讲完整话时,因为用五颜六色描述了一堆很多颜色的垃圾,被婆婆同事念叨至今;幼儿园时,因为会认识很多字,能在老师讲完一篇故事回家只字不漏的讲给我们听,因此获得了老师“小博士”的称号;小学时,因为数学对他来说过于简单而每次都能早早完成,得到老师做好了就可以出去玩或者充当小老师的特殊待遇;因为作文写的好被老师经常班级群里当范文表扬,语文老师还建议我们把作文装订成册发到群里给孩子们看,只是我们因为不想让别人觉得太炫耀而并未去做。。。。。。
我们总是在为孩子感到自豪时却又不断地寻找放大孩子的缺点: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认真、出去扭扭捏捏不够大方、不自律。。。。。。
犹记得那次和翰哥谈心,他说妈妈我总觉得初中以后,你们都经常批评我,这个做的不好那个做的不够;心中猛地一惊,一直在别人眼中被认为比较会教育孩子的自己不知不觉中早已经教育落后,让孩子的内心有了疑惑:“我已经不优秀了吗?”“我是不是不在被爸妈宠爱着了?”
少了赏识教育,却多了抱怨教育;
今年疫情,开学遥遥无期,因为我和先生工作忙碌,翰哥学会了自己在家动手做饭:煮水饺配上荷包蛋,加上火腿肠;火腿蛋炒饭还必须加点葱花点缀,今天我回到家就吃到了色香味俱全的蛋炒饭;每个学习群,自己处理老师布置的作业,从开始的手忙脚乱,每次会丢三落四被点名批评,到现在的全部自我完成,自我检查,不再‘’榜‘’上有名;在手机、电脑我们都无法监控,从不能自控到如今的给自己定奖励制度。。。。。。
自我责问:“难道这些都不应该得到表扬么?”
我一直不赞成别人用聪明表扬翰哥,因为觉得聪明会让孩子失去斗志,觉得任何事情都可以凭他的小聪明去实现;而且我觉得小时候他听了太多的关于聪明的表扬,却忽略了他很小就认识字是因为自己的好学和兴趣广泛:每次出去散步看见广告牌就要问这个是什么字;看见动画片就会跟着读下面的字;喜欢一遍一遍的让我们给他读故事书,他用手指指着跟读。。。。。。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也忽略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可是这个不应该成为阻止我们赏识孩子的理由;赏识应该是一种欣赏孩子的心态,是对孩子的理解、尊重、依赖、鼓励、期望。。。。。。应该无时无刻不在发现,而适时的赞扬是赏识的一种手段,赞扬孩子每一个小小的成功:
告诉他蛋炒饭美味,是因为自己用了仔细的观察、不懂就问勇于请教、敢于动手制作、条理清晰、有很好的色彩美观欣赏力,才能有了这个成果;
告诉他能控制住自己玩手机的欲望,是因为能清晰的认识成瘾的危害,懂得了爱自己爱爸妈,不让爸妈操心,是因为有了一份责任感;
告诉他能及时完成作业,是因为上课能专心至志才能让作业做起来又快又好,是因为能把时间规划的合理才能提前完成作业;
真心赞扬孩子的努力和付出,也真实的看到孩子本身的局限,让孩子知道你的赞扬是发自内心的,不是敷衍的,不是浅薄的,你的指正是真诚的,不是苛刻的,让孩子知道他们内在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一直被肯定着,被重视着,被欣赏着,从而能更自信、乐观、阳光的走向未来成功的道路。
以此文为戒~告诉自己,用平等的爱去欣赏孩子,大方的去赞扬他,在人后,在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