徳得合一

第十一期印证班第二阶段二大组5小组第三封家书

时间:2025.7.16

姓名:郭宇宙

地区:山东青岛

主题:徳得合一(拜读窦利老师家书《德行》有感)

      尊敬的博仁老师 ,大爱付出的志愿者老师们,亲爱的5组印证班的家人们:大家当下好!我是郭宇宙,来自山东青岛。

      非常感恩家人们又一次给我分享家书的机会,本次家书的主题源于前几天窦利老师分享的家书《德行》。

        写家书前,再次拜读窦利老师的优秀家书,再次被下面二段话洗涤心灵。窦利老师这样分享到:

        “曾听曾教授讲德,说德就是得,跟你的人有所得。就是跟你在一起的人都得到一些好处了,你就有德了,跟你在一起的人,都损失了一点,你就缺德了。很简单的道理。做一个人,有钱没钱是一回事,当不当官是一回事,发不发财又是一回事,你最根本的就是,人家跟你在一起,他是有所得还是有所失。

  反过来,你有德了,你的品德高尚了,人们就会尊重你,重视你,信任你,遇到困难或者是有什么需要,人们自然也会很愿意帮助你,支持你,鼓励你。你也就’得’了,当然,!’得’并不是简单的指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等等。”

        在当天的家书感悟里我是这样写的:

        “      拜读窦利老师的家书,对于徳与得的因果关系有了非常大的收获:徳是得之因,得是徳之果。有德此有得,有得多舍徳。感恩窦利老师的优秀家书呈现!”

        结合我很久以前写的一封《舍德》里我分享到:“我们进入笃行班公益篇第一周学习的博仁老师的视频课程,在这堂视频课程里,博仁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致良知教育研究院的文化理念:’完全公益,永远公益,纯粹透明,无私奉献!’当博仁老师讲到何为真正的’无私奉献’时,让我一直在公益理念上的困惑也是迎刃而解,也可以说是自己心中的那颗太阳立即变亮了许多。是啊!’无私奉献’就是要做到无任何所求的去奉献。以前一切自以为的’无私奉献’,也是一直迷茫在’求德积德’的误区里。博仁老师提出了在’无私奉献’的理念上’连德我们也不要’的智慧,并且要把累积的德行也回馈给我们,让我们都能够提开心灵品质,经营圆满人生。”

      回过头来,再来领悟徳与得的因果关系,原来徳与得原本就是并存的,合一的。德行的累积必会得来后世子孙的昌盛,我们常说的“祖上有德”就是这个道理,而像窦利老师分享曾教授的说的“让跟你的人有所得,得到一些好处,自己就有徳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常存利他之心,让别人得到幸福的同时,德行自然也就得到累积。

        实际上博仁老师在笃行班公益篇开始学习时所讲的舍德的智慧,就是利他的升级版,最终还是回归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阴德的纯粹利他的智慧里。此时无声胜有声,博仁老师让更多的人得到了传统文化的洗礼,自己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敬重,徳行也就自然累积,而博仁老师把这些累积的德行再发心回馈给我们,自己便自然的更加得到了徳行的累积,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至于徳得合一。


     

      期待明天婷芳老师的家书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