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我开发产品销售,摸索的一年,做的不顺利,特别是一个人的汤套餐,有大平台的加持,但销量有限,费用都保不住。
所以在2020年能正常工作后,我就转移了产品重心,准备开发目前市场最热门的养生茶产品。头部平台光红豆薏米茶月销量都在30万单左右,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肯定好过做有地域限制的汤料,养生茶可以做全国市场。
我也明白要开发出差异化的产品,有一次看医学相关的书籍,我突然有个想法,利用保温杯的真空高温特性,可以很好的把养生茶的药效焖出来,我计划开发一系列"保温杯专用养生茶"有别于市面上光讲概念的养生茶。我要用户喝了能见效。
接着又回到我18年开发"一个人的汤"这款产品的劲头,满腔的热血,试茶包的方子搭配,口感的调试,包装材料的研究对比,赶上疫情无纺布的价格翻了好几番,养生茶都是机械化生产,才能降低成本,生产设备的对比购买等等,三个月的时间,机械化的样品顺利的生产了出来。
三个月前答应我出设计方案的设计师,一直没能拿出方案,各种理由,家里问题,工作问题,生病等等,在我追单的情况下,出了两款小样,我不太满意,提出意见的时候,马上就撂挑子!!!
样品出来,就找用户做市场调查,反映都不错,都觉得很新颖的包装形式,但大家更关心的是养生茶的功效。
一边做市场调查,一边研究市场营销方案,这次不想借助同行的平台,而是想以招代理的模式快速的回笼资金。想参考泉邦培训公司的方案,借助地区分销的小程序。调动起代理商的积极性,共同来打造市场。
这时又面临了一个问题,如果走招代理商的模式,需要大的品牌背书,南京同仁堂单款最低15万的贴牌费用,四款就是60万元,白云山药业开口押金就要到50万元一款。广东中药研究所名气不大但是需要费用加分润。这就要需要扩大生产量来分摊费用,启动资金一下子难住了我。因为产品出来还只是第一步,前期的推广费用也不是小的数目,只有付费推广才能快速的招到代理商。
两头难的时候,同事从市场买了两盒北京同仁堂的同类产品,包装设计都不错,批发的价格比我们的生产成本还要低,因为是内地的一家工厂代加工的,大品牌直接都是十万级以上的起订量,瞬间感觉被秒杀了!
品牌没别人大,北京同仁堂可是最高的影响力了,比南京同仁堂,修正,仁和都高处好几个等级,价格反而做到最低,直接跪了,我自己都有想代理的冲动,自己还生产产品干嘛,不都是为了赚钱嘛,这样还不用担风险,不用占用资金。
在几个月后,一位朋友解开了我的困惑,他很清晰的分析了养生茶这个生意的逻辑。
第一,越是低价低利润的产品,需要的启动资金越大,因为利润低,必须要靠量大才能降低成本。量大需要的资金和供应链都要健全,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推动。
第二,做养生茶的这群操盘手,和做丰胸减肥的是同一批人,养生茶本质就是快速收割的生意,半年的时间快速炒起概念和人气,他们做养生茶第一考虑的是成本和利润,从来不考虑效果。这个项目做完最高峰时段后,他们又会换其它产品收割,留下本产业商家坚守,情怀,工匠精神在收拾破碎的民心!
养生茶项目在资金问题和不确定市场环境下,我选择妥协了,配方方案完好的保存起来,遇到有共同想法的人,一起来做,自己的能力毕竟太有限了。这个项目不着急,因为我们是做事业的,十年后养生茶市场还是会存在的,条件成熟了在做都不迟。
2020年下半年,我还是有收获的,通过朋友的推荐接触了李大庆的营销课程,第一点,向有结果的人学习。第二点,做一个价值的提供者,先向目标客户提供价值,卖产品只是在做服务。
通过这两点的领悟,我快速的复制了同行的商城,因为在两年前我就一直在留意她,两年前我真看不上她的做法,感觉是小打小闹。这两年过来她做的越来越好,后台数据也分享给我作了参考。目前她的成绩是我望尘莫及的,不得不向事实低头。
我没有完全复制她,在营销方式方面做了更改,有了这个同行成功案例,我模仿就好了,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营销方面,集中精力做好这一件事情。
结合产品,我买了一整套舌诊方面的书,通过学习解读,我建了"学舌诊辨体质"微信群,通过给宝妈提供健康知识,把产品结合到案例分享当中,产品按"一毛五三分货"的理念来打造。
这两招的结合,效果还不错,有几个用户都主动提出要分销我们的产品。
总的回想这一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有的,但分摊到我们个人的事情上面,那都是微不足道的,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我们个人。
今年我学到的经验是,方法论真的很重要,以前别人在和我讲做事方法论的时候,我总认为对方在讲理论讲概念,事情还得靠做出来。事实上,一件事情能不能做成,真的是有方法论的,掌握这些技巧的人,在事情还没有做之前,已经能清晰的看到结果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认知,在南辕北辙的路上越努力越痛苦。
想到1942这部电影里的一个镜头,饰演地主的张国立,在逃荒的路上,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对自己的长工说"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还是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