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学习了如何开始学习之旅,以及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学习,到底是要到哪呢今天学习,学习的终极目标:实践的智慧。
一、基本信息:
【内容】《穿透式学习》
【创作】拾画
【日期】2020年5月18日
二、今日目标:
继续精读《穿透式学习》,学习的终极目标:实践的智慧,创作至少1000字,在简书上更新。
三、分解任务:
1.深度《穿透式学习》章节并做电子批注和纸质笔记:学习的终极目标:实践的智慧
2.制作模型卡:实践的智慧
3.创作1000字以上;
4.简书上第十天更新
四、随笔感想:
感觉今天的脑子有点锈,没转动起来。共修计划已近半,7个小圈画满了3个,也许现在正经历着“磨难”阶段,滴答滴答继续前行。
五、核心启发:
1.【知识描述】
学习最终是要通向哪里?提升知识、技能的路上,其目标又是哪里?是实践智慧,这是评价学习是否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标准。
实践智慧是指为了实现目标,注意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同时,及时且完美地做出判断的能力。
为什么最终目标是实践智慧?因为只有理解知识,是干不了实事的。我们需要综合知识和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的决策。
实践智慧领导者六种能力包括:树立正确目标的能力、直面现实的行动能力、适时创造氛围的能力、描绘直观本质的能力、将想象变成现实的能力、组织实践智慧的能力。
其中直面现实的行动能力、将想象变成现实的能力和我们的学习关联最大。
直面现实的行动能力是指看到真实的现实,用行动推动现实的改变,变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将想象变成现实的能力则跟我们强调了学习知识技能为次要的,把事做成的能力才是主要的。
2.【知识联想】
在这里,想到了纸上谈兵。是说战国时期的赵括,年轻时学习兵法时,谈起兵事来,他父亲也难不倒他。
但是,后来实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来战,却不知道变通,最终大败。
还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的思想、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3.【经历联想】
自己的行动力比较差,很多时候都是想得多,动得少。
4.【启发行动】
做一件事前,分析事件所需要的条件,面对现实,评估自己的能力。
空想,想再多都是虚的,只有落地了才能有成果。
六、今日复盘:
1.【目标计划】
(1)深度阅读学习的终极目标:实践的智慧,并做电子批注和纸质笔记,大概用了15分钟
(2)制卡40大概分钟
(3)创作1500+,比计划多出500+字
(4)简书上连续十天发布更新
2.【导图卡片技能】
提升知识和技能,最终指向何处?这里就想到用一个线路+目的地图标来表示。
但是对实践智慧含义的呈现,本来是放在目的地这边的“实践智慧”,但是内容长,视觉效果不好,后来放到六种能力这块了。
【1】遇到的具体问题:
(1)插入的iSlide图标,想要调整“路”的长短,无法像插画那样取消组合,进行修改;
(2)制作卡片到一半时,系统软件出现问题,已经制作好的内容丢失。
【2】 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1)单独插入人和目的地两个图标,另画自由曲线,重新组合;
(2)每次制作卡片时经常保存
2.【写作输出】
【1】作者文章结构
学习的终极目标:实践智慧这一章,作者的结构如下:论点——WHAT——WHY——WHAT
论点:开篇,作者就“我们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最终指向何处”提出来自己的观点“经历学习循环之旅后,我们的目标是要拥有实践智慧”。
接着,作者一句话指出“实践智慧是能否通过学习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评价标准”。
WHAT:作者定义了实践智慧,并解释它是来源与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类中的一种。
WHY:作者说实践智慧这个与我们的日常体验相符。只有理论知识,是无法做实事的,必须综合知识与实际情况。
WHAT:在阐述实践智慧类型时,作者直接引用野中郁次郎在分析艾森豪威尔的领导力时提到的实践智慧者具有的六种能力。
作者着重分析了和我们学习有关的直面现实的行动能力和将想象变为行动的能力。因为直面现实的行动能力是因为我们的学习最终是要回归到实践中,将想象变为现实的能力也是重在做成实事,这两点都是和“实践”相关。
【2】 个人创作
依然是联想和启发行动这两块很薄弱,需要不断储备知识。目前而言,需要沉下来,找一个点展开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