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题目中出现的这句话,是我听隔壁寝室的小柔说的。
那天,我们一起下楼,准备去教学楼上课,我看平时她都是跟一个寝室的小木一起,今天却一个人,便随口问了一句:“小木呢?”
而问出来这句话,下一秒我就有点后悔了。
“不知道啊,她昨晚没回寝室,肯定是又跟男朋友出去住了吧。”
我吞吞吐吐地说:“哦,这样。”
这时,跟我们一起走的另一个女生也插入了我们的话题:“自从这学期谈恋爱之后,小木就经常不回宿舍,她男朋友过他们的二人世界去了,恋爱中的女人哟,恨不得天天腻歪在一起。”
小柔也接话:“是啊,昨晚她出门前,化了好久的妆,我问她,你是不是要去约会啊,但是她并没有回答我。”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这种事情表面上不明说,却也心知肚明。
小木并没有正面回应舍友的提问,其实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何况这件事偏私密。
02
似乎在寝室这个环境里,你的每一个细微的行为,都会被放大一点儿,受到额外的关注。这个不仅体现在“舍友夜不归宿”这件事,还包括很多事情上。
比如,你去图书馆学习,晚上回到寝室,总不免有几个舍友会问:“你今天去干嘛了?”
早上化了一个精致的妆容,临走前,舍友也会八卦地问一句:“又要去跟哪个小哥哥约会去了?”
大家也许真的没有恶意,纯粹是因为好奇或者关心,随口一问,但是如果你们之前的关系并没有多好的话,心里多多少少会有点“被打扰”的感觉。
更何况,是跟男朋友出去住这种非常隐私的事情呢? 别说跟男朋友租个房子同居,或者夜不归宿了,有的女生跟男朋友一起出去旅个游,开个双床房,也可能相对保守的舍友议论:
“她心可真大啊,两个人在一起没多久,就出去旅游。”
“现在的女生可真够随便的。”
我不知道男生宿舍的氛围是怎样的?男生会觉得舍友跟女朋友出去住这件事情很奇怪吗?
但是女生就谨慎许多,对跟男朋友同居、旅游这种事情,除非是最亲近的闺蜜才会说,对于关系一般的同学或者舍友,每次回寝室时都要小心翼翼,像一个间谍,生怕被舍友发现了昨晚没回来。
如果此次此刻舍友再问一句:“你昨晚去哪儿了,没回来吗?”那更是……
最尴尬的事情就是,你是一个开放派的女生,觉得是成年人了,这种事情无所谓,而舍友却都是保守派的女生,她们也许并不能理解你的行为。
03
我还发现寝室里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你在别人的眼中是否是异类跟你的寝室总体氛围有很大的关系,有种“少数服从多数”的味道在里面。
比如说,你喜欢天天宅在宿舍打游戏,但寝室里其他舍友都是喜欢泡图书馆的,那么在他们眼里,你跟他们是不同的,你就是那个“异类”。
反之,如果你舍友都喜欢天天在宿舍里开黑,而你是唯一那个喜欢泡图书馆的,那么某个时刻,你就变得格外不合群。
其实不是你做错了什么,只是群体效应让你感到有些“被孤立”了。
之所以开头那个故事让人尴尬,不过是因为小木是比较开放的女生,而她的舍友都是保守的女生,所以她们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冲突,仅此而已。
其实,选择婚前性行为还是婚后性行为只取决于你是开放派还是保守派,跟人品无关,跟道德无关,这件事情只关乎选择(我这里说的是两个情侣间的正常恋爱,约炮、滥交除外)。
《奇葩说》里柏邦妮说过这样一句话:“小白兔去找小白兔,大灰狼去找大灰狼。”
错误的做法是,你给跟自己三观不同的人贴标签。
保守的女生给开放的女生贴上“不自爱”“随便”的标签,开放的女生给保守的女生贴上“古板”“木讷”的标签。
那么舍友就不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战友了,寝室成了一个大型吵架现场,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寝室矛盾很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04
一个寝室里,舍友之间有三观不同的地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仅仅在“跟男朋友过夜”这件事情上,也包括在学习上、生活习惯上等等。
而处理好寝室关系,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儿就是“求同存异”。
哪怕你每天都喜欢泡图书馆,而我选择在宿舍当咸鱼,但我们并不会认为对方比自己高一等或者低一等,我们都喜欢吃学校门口的那家煎包和螺蛳粉,都喜欢追剧看电影。
我们拥有的这些相同的爱好,也些东西都足矣让我们的感情升温,足矣让我们每天放学后,提着香喷喷的饭菜,一起走在回寝室的路上。
嘿,不如就让自己活得随心一点儿,想跟谁讲话就跟谁讲话,想不理谁就不理谁,反正每个人就陪你那么一小段日子,如果得到了长久的陪伴,也算是一个意外惊喜啦。
文章发表于公众号:蔚然夜读
图片:韩国画师샤토(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