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25期 郭素梅 坚持分享72天
看分享的 收获
要想教的好孩子,先要接得住孩子,
要想接得住孩子,先要稳得住自己,
要想稳得住自己,先要定得住内心,
要想定得住内心,内心要有力量,
力量从哪里来?靠智慧和成长。
刘老师:
变成焦点的句子:
首先使用云手三步法
(接住,顺势后退,顺势回推),
家长的稳是孩子改变的定海神针,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
第十次课收获
解疑答惑环节:
刘老师说,我们习惯于别人给,习惯于向别人要,依赖别人指条明路,走捷径。
是的,我反思自己,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我东跑西跑,像看病求医一样,拿方子,期待抓来灵丹妙药,吃了马上好。结果不尽如意。
现在学习焦点,听说读写要齐头并进。别人的心得可以多看,经过实操才变成自己的能力。
授新课:
讲谈话流程。刘老师说,实际没有流程,因为要紧贴着来访者,以他为主,进到他的脉络中感受他的感受。有的需要打压,有的需要督促,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憋住,什么也不做。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小蜡烛快灭时,就不能动,连呼吸都要静止,等火苗大了,再帮。总之,进到他的脉络,感受他的感受很重要。
这需要确定,澄清,他的脉络是什么,他的感受是什么。
在家庭里,比如孩子不上学了,孩子纠结,想学好,但又做不到,想放弃,但又不甘心。家长想,有什么可纠结的。我们也不要求你学多么好,你只要跟着去上课就行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有他自己的脉络。家长很容易站在家长的高度去说他,很难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就造成了沟通不畅。
谈话流程的第一,开场。开场不顺是家长好评价,太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孩子呢,需要安全,放松。
你这样做不对,我给你说,应该这样。
你这个人啊不行,给你说都不听。
你这个人呢,天天玩手机,啥也不干。这样就是评价,让人感觉不舒服,不安全,就把自己关起来了。所以,家长做到不评价,不指导,不建议,不打断。
来访者大概有分三种,游客型的,抱怨型的,消费型的。
游客型的,迫于家长,来转一圈,不多说话,认为自己没什么,不需要改变。家中,如果是遇到这样的孩子,能聊啥就聊啥吧。先恢复关系,恢复父母的功能。陪他聊游戏,聊小说,吃美食,聊他想聊的,别期待太快改变。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最短,但是直着有时候不通,反而曲曲弯弯绕过去才会改变,才是用时短的。今天又一次看到麦家谈到儿子,房门整整关了3年,3年中,小心翼翼地陪着。坚冰总有融化的时候。
抱怨型的。他认为别人有错,别人需要改变。特别能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抱怨。
此时你能稳住吗?
稳才能生定。他有情绪,他就有宣泄出来。情绪出得来,道理才能进得去。
既然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那我们就 无为,无为而为。平时太多地试图有为,就会预设,就会着急,就会评价,就会提建议,就会真正地没办法了。
消费型的。他认为自己需要改变。
确认他的知觉,他想聊啥,他的看法。
具体化。
目标三问
如果可能的话,你希望现状有什么不同?
如果有可能,把语言软化。
没关系,想想看,能想到多少是多少。
尊重,接纳。
1.是什么让你希望有这个变化
2.这个变化可能给你带来什么不同
3.关于这个变化,你能说得再多些吗?
慢下来,需要聊好久。让人感觉舒服,让人有思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