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6,坚持一天一篇文章11个月6天(第336篇),为以后开一家有温度的育儿主题书店做准备,影响1万妈妈加入亲子阅读!
我是文慧,专注于亲子阅读5年,希望可以陪伴0-6岁孩子和妈妈一起享受悦读时光,陪您经营幸福美满的家庭。
期待你的关注:简书,今日头条,抖音,微博(文慧的悦读时光)
在家育儿也不忘自我成长,每天一篇育儿文章,这个月准备写《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精读一本书,边学习边育儿,与孩子共同成长。
引子——看见是疗愈的开始,读书笔记
读书摘抄:
1、父母看不到孩子的本身,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
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而不是用外在价值去定义物质性的“它”,这一点决定了孩子内心能否直接感受到爱。
若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见,即使父母为孩子倾注一切,孩子也只是父母表达爱的工具。也许孩子的头脑里承认父母为自己付出很多,承认父母很爱自己,但他们心里体会到的却是一份恒久的孤寂。
2、马丁.布卜看来,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
“我与你”只是生命的瞬间。这种相遇的境界或许太高,作为普通人我们至少可以学习做到去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不是父母的延续,更不是父母更不是实现父母想象中功能价值的“它”。
3、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正确的你,生命才真正有意义。
若我们不是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去生活,而是活在外在价值体系中,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关系既是物化的。在物化的关系中,生命的底色是恐惧。
父母一刻不停地焦虑着,孩子跟自己预想中的不一样,为了避免焦虑,于是用各种手段修理孩子,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想象去表现,事实上孩子是另外一个独立的生命,和父母想象的不一样才是常态,如若相同,纯属巧合。
矛盾就出在这里吧,父母想的总是和孩子不一样,因为我们忽略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求他们按自己想法生活,斗争也是这样开始的,父母赢了其实是满盘皆输,孩子赢了才是皆大欢喜。
当今天看到后,有在思考这一点,确实是这样,自己的父母,身边人的父母,甚至自己,都想给孩子规划好未来,但是有几个实现?
努力让自己对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对自己人生负责,我只负责无条件爱他们,努力去看他们本身,不去关注他们功能价值,虽然会很难,但是觉察开始就是改变的开始。
看见,是真正的爱!
作者让我们停下来想一想:
⊕ 如果剥离所有的功能价值,我是谁?
⊕ 我所追求的一切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是被恐惧驱使而追求的?
⊕ 没有任何外在标签的我双脚是否还能踩在大地上,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有想开育儿主题书店的妈妈
可关注我,一起将梦想与家庭结合
一起影响1万家庭加入亲子阅读!
我是文慧:好好说话、认真做事,成就孩子,成长自己,陪伴妈妈们一起经营幸福美满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