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家长来公司,这是在我们公司非常出名的一个家长,本身是我们平台的用户,也非常认同我们的理念,孩子要报自主择校,我们帮助找一个报考志愿的老师来做咨询,我要初步了解下孩子的状况,以便跟老师沟通。
孩子本身真的非常优秀,才十四岁,在北京重点学校的少年班,对于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规划,有着超多的兴趣爱好,并且使其发展为专长,德语、法语、体操、戏剧、游泳、垒球、独轮车、沙画、手工~~~~,关键的是她觉得游刃有余,并且能够在每一种学习中发现乐趣,获得成就感。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位优秀的妈妈,我也问了孩子妈妈很多问题,孩子从小就是妈妈自己带的,她不是house wife,她有自己的工作,并且做得很出色~~从小会关注到孩子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半岁的时候就坚持每天给孩子读绘本,一岁的时候就带她出去旅行,或许她当时并不知道一些理论,不知道奥尔夫、不知道华德福,但在与孩子的一天天相处中她敏锐的感知到怎么做是对的。
我看到了她和孩子共同筹谋的未来,一流的大学,出国读研,继而定居国外。她的精耕细作只为了孩子能飞的更高。不禁慨叹,想起我粗野的成长。
出生在农村,爸妈也没能给我宽广的眼界,没能耳濡目染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一切都是以极其放任自流的方式进行。在小时候,污染还不严重,我和许多的小伙伴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这个广袤的世界,春天泥土的松软,杏花满枝头的欢欣,夏虫强大的生命力,树木蓊郁的美好,秋天收割的忙碌,午后的阳光晒过的谷穗散发着甜香,冬雪轻轻飘落在肩上,屋里的炉火烧的正旺~~没有人告诉我外面的世界什么样,没有人说我要学学书法和绘画,没有人说孩子你要多看书多锻炼多旅行~那时候“玩”是唯一且必要的事儿!粗野的童年留给了我非常多难忘的记忆和乐趣。但是放养的孩子也要长大,初中高中大学,就是一个原始人城市化的进程,一步一步去接触那些我完全不知道的东西,我还能清晰的记得每一次磨合期的痛苦,但就像那句说的,杀不死我们的使我们变更强,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承受挫折与思考人生。如今我和这个孩子也能在北京相遇,只不过她的起点似乎是我的最高追求。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机遇会有不同的际遇。我羡慕她,但更想好好拥抱自己的人生。
资源从来都倾斜在最好的地方。但过程的意义不是追求最好,而是更好。不要去追求终点,因为每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追求的过程很重要。
谈到最后,她说如果她是全职妈妈的话,孩子应该现在更优秀~我笑着说,已经很好了!因为除了妈妈的角色,你也有自己的其他角色~除了培育后代你也需要自我实现,或许,你成为全职妈妈的话,女儿未必能这样优秀,因为你对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对她精耕细作的前提是你的生命已经舒展。
粗野生存下来之后,我其实也在精耕细作的生活。这期间走过的路,都在心底,变成对生命的理解,写出几分,便又多了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