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 电影的调子不紧不慢,像一幅昏黄的画卷,徐徐展开,带着几十年前的颜色和气味。我觉得这就是那年我在师范读《十八春》时,在心底里构筑过无数次的世界……
男女主角沈世均和顾曼桢的恋爱是平淡的,跟现在五光十色的爱情生活比起来,简直是粗糙的。所有场景莫过于——暗暗的工厂办公间、脏脏的小餐馆、以及曼桢那吵闹而逼仄的家。
第一次在饭馆相遇的时候,与世均同去的叔惠嫌弃饭馆桌椅和碗筷脏,曼桢便拿起他们二人的筷子在茶碗里一声不响地冲洗。或许是这个动作打动了世均,他们开始恋爱了。
世均每次到曼桢的家里,总是被曼桢那一大串年龄各异的弟弟妹妹们围观,自然,也少不了被她的母亲和祖母——虽阅人无数、但又不脱世俗的目光所打量,进而就是一大家人围坐吃饭。这就是他们二人的恋爱,虽然简单,但我认为,看得见吃得着的人间烟火,未见不比浓情蜜意的窃窃私语离爱更近。
跟后来矛盾和冲突非常激烈的情节相比——比如曼桢被强暴、世均被迫婚,我更喜欢影片中那些平平谈谈的细节和安安静静的情节。
相识18年后,曼桢和世均在他们相识的那个小饭馆见面了。二人,相顾无言,相对而坐,还是相同的场景,可是人不同了,心情也不同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是永远也不能回头的岁月。
看不见,却感觉得到: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此地,此景,此人,此物,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悔恨、痛苦、内心的呐喊?大概都不会有吧,因为他们是安静的人。他看着她,她看着他,默默,默默,那是终于错过的惘然。
世均轻轻地说:“以前,你告诉过我,小的时候家里穷,裤子上打了补丁,在学校里被老师罚站,都不敢站起来。我心里面曾经发誓,以后要让你过上好日子,穿好衣服”。
这是人物对白,极简,极轻,而此时正是冬天,小饭馆窗玻璃上的雾气越积越厚,以至于穿越银幕,朦胧了我的眼睛。
镜头切换,变为两人与叔惠初次同游的那天晚上。世均一个人来到白天他们合影的地方,找寻曼桢落在那里的手套。天气很凉,凉的让人看得清世均呼吸出来的白气。当世均动作轻柔地从一堆落叶上面捡起曼桢遗落在那里的红色手套,仿佛捡起一颗心。
镜头中的夜色带着凄惶和苍凉——张爱玲作品中常常会有的背景色。可我的目光却在此时被温暖,以至泪流满面:那只红色的手套,是艳艳的红,像极了爱情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