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至晌午起床,实在扛不住饥饿,煮了一碗清汤面条,这大概是最快捷的食物了。
以前,我不怎么喜欢吃面食。可以说,从小就无大米饭不欢。大米比白面贵,这是我小时候形成记忆时候最直接的感受,家里米饭做的少,我就馋大米饭。母亲做面食是一绝,现在过年家里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姐、大姐夫、二姐、二姐夫就喜欢妈妈做的面条。尤其是大姐夫,就喜欢吃面片,喜欢的不得了。但有好几次,母亲都单独给我做米饭,这也难怪他们说“就向着老儿子!”向着谁,就是偏向谁的意思,是家里的方言。没错,我就是在那个时代重男轻女的时代出生的。直到来大连上大学后,遇见了天南海北的同学们,我才真正感觉到,像我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我们这届90后出生的时候,正是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时期,颠沛流离,巨额罚款,当时父母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父亲不会唱歌,到他常常倚在炕头边上哼着的那句歌就是满文军的《懂你》,只是换了一句宾语,“把爱全给了你,把世界给了你……”这是一个在庄稼地里成长起来的劳动者仅有的表达。
今天是劳动节假期的第四天,正是春耕时节,向父母道一句辛苦了!今天也是我近一年以来真正休息的一天。想想,从去年五月开始交房,一头忙着装修,一头忙着工作,焦头烂额。庆幸的是,有杨杨帮着我忙前忙后。但她刚刚从韩国毕业回来,也是找工作、换工作的关键时期。而我更是工作最吃紧的阶段,接替了内退前辈的室主任,压力徒增。远在老家的父母,想要帮忙装修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都说装修水深!一点也不假。我和杨杨选了一家相对靠谱的装修公司,商谈之下又替换了一部分主材。2019年的夏天和秋天,我们两个跑遍了大连的大小装修市场,华南红星美凯龙、金三角居然之家、 五一路幸福家居、大商机场前市场、香炉礁宜家、体育新城装修驿站……沉浸在淘宝和京东上的时间更不必说!我现在体会到了一点,选择是最让人纠结的,大量的选择会让人发狂。风格、颜色、位置、布局、材质等等,智能马桶要考虑水压够不够,烤箱嵌在哪里合适,花洒是不是恒温的,油烟机要多大吸力的,新风系统的位置要不要改……这些都可以花时间去琢磨,而我那时最缺的也就是时间,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加班。但是我后来想,让我装修这段时间,真正纠结并发狂的只有三个字,那就是“性价比”,而不是别的。
盯着装修公司施工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儿,我在单位基层现场做过半年的调度,风、水、油、电、汽还算比较懂,只是精力实在有限,大多数时候无暇顾及。这就辛苦杨杨了!当然不得不承认,她比我更有执行力,我做事素来考虑较多,而她说干就干,说买就买,事实证明她做的对,起码效率高。我总结了一点,她这是在动态中调整。设计型领导怕出错,总想把设计方案做到最优,经营型领导怕不出错,在错误中调整,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哈哈,其实她不喜欢我这种说话方式,显然我的活泼都是她带来的。
好在水电、瓦匠、油工都很靠谱,唯独木匠这一块让我们操碎了心。这个马木匠,也算是个有意思的人,心眼不坏,干活不行,白天瞎跑,晚上施工,整整拖了将近两个月的工期。我告诉他,加强管理,提高效率,这样才能赚钱。他手下有个老王头,手里一把木锯,也不知道会不会用电锯,本来是全屋定制好的各类柜子,让老王锯坏的板材实在太多,老马又要量好尺寸重新做。老马也很无奈,据说这老王头也是个关系户,不知道是哪个大老板的三舅姥爷,硬塞给老马的。
没想到今天因为吃一碗面,一下子能回忆起这么多事儿,大概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吧。
说起面条,还是因为每年年底出差的时候渐渐喜欢上的。2017年年底在上海出差,在酒店自助早餐的时候,在同事的强烈推荐下,我也来了一份阳春面,感觉甚是美味,汤清味鲜,清淡爽口。第一次觉得面条这么香!后来,每次年底奔波于不同的城市,同行的领导和同事饮食习惯各有差异,因为简单、清淡、易消化等原因,面条作为主食成为我们的共识。自助早餐的时候,我也不再挑那些蛋糕肠类咖啡等等,排着队要一份面条,加个煎蛋,点几滴醋,也别有一番滋味。
而生活,就是要需要滋味的。几点随笔,几点回忆。转眼看着楼下,望着花丛树丛中拍照的邻居,我也少了些往日的焦躁。
偷得浮生一日闲,此时不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