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算是双胞胎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出自名人之口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大多数人看到这样的话也都纷纷同意,但是只要一扯到少数人才会关注的同性恋、双性人、异装癖等等不符合大众意识形态的边缘群体就会遭到大家想都不想的霸凌。
影片《玫瑰少年》正是如此,在影片开始时的第7分多钟,主人公小男孩虑维多因为喜欢装扮成女孩子的样子而遭到呵斥,父母只是当他在开玩笑,外婆说的一句:我们到七岁还在寻找自己的身份。12多分钟的时候,在老师问大家都带来什么喜欢的东西时,虑维多拿出了娃娃却惹了同学的嘲笑,老师顺口问了一句:你想和小班一样吗?从这两个事件中导演传达了一个讯息: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固定思维男生就是要玩小车子女生才玩布娃娃,包括老师虽然不觉得玩布娃娃有什么不对,但是却也以为虑多维是想当男生。影片开端的部分就暗示大家意识形态的固有思维的可笑,这种意识形态下对性别差异性的霸凌在影片中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解读。
第一部分就是我上面说到的虑维多周围人对虑维多的嘲笑压迫。例如:同学们模仿他描眉画唇的动作,老师虽然有出来制止想让大家尊重差异的事情,但是导演在此时来了个反转,老师嘴里说的尊重差异性却在校长助理推开门把虑维多叫出去退学的时候,家长联名要求他退学,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大多数人的意识形态显然压倒性胜利的压垮虑维多一家人。影片中层层递进的描写了虑维多被这种意识形态的霸凌的事件:邻居家的男孩在虑维多被当成怪胎的时候选择换位子,并说我不换位子就会下地狱;虑维多看心理医生的时候,眼睛看着布娃娃却默默拿起车子玩;虑维多开始改变自己学男生打枪强吻女孩子却以失败告终;包括邻居家的爸爸很认真严肃的警告另一个邻居说我们家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同志;以及最后虑多维被学校同学围殴,家里的兄弟没有上去阻止都深刻的表现了大多数人对尊重差异性这件事情上的老化的固有思维;最让人惊讶的是在表演白雪公主的话剧时,虑多维被邻居家的同学踩住头巾然后让虑多维当众出丑,在走出剧场时,大家围成一圈死死盯着他们一家人离开,甚至像堵墙一样的赶走他们,让我想起电影《浪潮》中的白衣服党派排除异己的暴权行为。终于在乌合之众的意识形态压迫下,原本开明的一个家庭开始变了。
第二部分就是家庭在大多数人对性别差异性的霸凌下的影响。首先是爸爸的反应总是激动易怒,面子胜于一切,因此面对虑多维的“女男生”的行为举止常常是一下子就反对甚至是失控,这也符合大众对男性的普遍看法,男性在社会上通常被认为是容易冲动的形象,而女性则是温柔顾家的形象, 如果说父亲的愤怒是外在的伤害,那么母亲从一开始的开明保护孩子个性的形象,在面对外在重重的压力下,从一开始喜欢虑多维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来鼓励孩子,到劝说虑多维男生和男生是不能结婚的,到愤怒的对虑多维说别闹了,你是男生就一辈子都是男生、你这样会毁了我们的一生,饶了我们吧的恼羞成怒的话。导演安排了最反转的一个情节就是剪掉了虑多维的头发。这是一种隐喻,母亲从开始的保护虑多维反驳父亲说如果剪短虑多维的头发就是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到高潮部分父亲因此失业并在家门口发现墙上写着:同志滚出去的字终于崩溃的哭了,母亲也下定决心要剪了虑多维的头发的时候,剪头发我认为导演就是隐喻母子之间的亲情的断裂,母亲从维护虑多维到愤怒地认为一切的错都是虑多维的心态的问题导致的,手起刀落,头发落下的时候亲情也崩塌了。母亲形象的转变,从一个温柔顾家开明的妈妈变成了易怒暴躁的妈妈,母亲形象的转变可以说是让虑多维的心态彻底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影片中存在着虑多维的希望的曙光那就是虑多维的外婆。从始至终,外婆都是一种开明乐观接受力强的人,从外婆在Party上放快歌跳舞就成功塑造出了外婆这样一个接受力强心态年轻的形象。和虑多维一起跳舞一起谈心,告诉虑多维当她自己想做让自己很可笑的事情的时候,她总会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变成自己想变成的样子,因此在影片的多处,当虑多维被外界影响想克制自己让外界接受的时候,便也会学着外婆一样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孩子的内心总是真实单纯的,他多次表明自己并不是故意要伤害任何人的,但是,除了外婆基本上没有人接纳他。
影片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更能让人反思性别议题在社会上得不到广泛的认可的可悲,孩子本身是无辜的,一切的思想行为道德准则都是大人强加在孩子身上的,然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任何人的差异性,而不应该让孩子成为父母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