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为何在两次分封大典上没有胤祥,父皇因何而冷落他,通过翻阅清朝的史书,始终是没有找到答案,以及雍正是否夺嫡,也无法找到,被销毁的是干干净净,那么我们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历来的史书,是谁来编写的,都是下一任朝代编写上一任朝代,都是由后来的胜利者编写的。
大清朝的历史,是由民国时期的那些人编写的,基于此,有人可能天真的就要问,为什么不是当朝编写当朝的史书,当朝人编写当朝的历史,难以保证其客观公正,可能会掺杂个人情感,有时候若写不好,还会有生命之忧,既然说是历史由胜利者书写,那么雍正登基以后,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对原本历史上发生的事实进行销毁,和随意曲解,来迷惑大众的视野,让我们无法准确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
1708年,康熙废掉了皇太子胤礽,十三阿哥胤祥据说当时囚禁了两个月,康熙以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放了出来,然而,当皇太子胤礽被再次立为皇太子时,据说,十三阿哥胤祥又被囚禁了起来,在1708年,一直到康熙去世,也就是1722年,这14年的光阴生活,去寻找胤祥的有关资料,始终是没有找出来,在这里竟然成了一片空白,那么是否这个皇子是被圈禁了,若圈禁了,是圈禁了多少年,是两三年,还是一直在囚禁始终是个谜,大清王朝覆灭的时候,民国初年,一些爱国人士编篡了清史稿,这个是研究清朝的历史,翻开里面,只言片字都没有相关提及。
大自然遵循的是能量守恒定律,物质只会相互之间转化,并不会凭空消失,怎么样去合理解释这一现象,最后的目标就是锁定了,雍正皇帝,在雍正皇帝登基上,修改和抹去了这一段事实,人为的更改,而使我们找不到痕迹,因为胤祥小时候和雍正是要好朋友,在皇太子事件这块,他有可能当时处于朋友关系救了雍正,而使胤祥自己遭遇不测,以至于雍正上台后,为胤祥立马加官进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