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看得见。
一个人把时间花在哪里,决定了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一边焦虑一边前行,每天忙成陀螺、累成狗,却收效甚微。时间长了,失去信心。
成功路上,怎样做最有效?
知乎大神采铜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采铜法则”:
只要不做那些不该干的事就行啦。
啥?这么简单?!
为啥?
所谓成功的人生,就是把无数个或大或小的收益累加起来的结果。
容我慢慢道来。先上理论:
在分析一个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应该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该事件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即「收益值」;二是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较久。
由此,便可以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而成的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顿大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次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网上闲逛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勾搭。
这个法则有点像"时间四象限法",但是比四象限法好操作。因为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选择无能”和“执行无能”而导致无法执行的情况:
「选择无能」: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更有价值我不知道,比如两个证书去考哪一个更有前途我不知道。于是就成了布吕丹的驴子,在犹豫不决中寸步不行,直至饿死。
「执行无能: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就是不去做。其实对广大拖延症患者来说,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
我对这个理论是信服的。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理论包含了努力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
方向对了,你才能踏上成功之路;持续努力,你才能到达成功。
那些大神和学霸们,总是能够制定合理的计划,拥有强大的自控力,面对选择能清晰地作出抉择。而我们普通人,常常会困于琐事,疲于应付而收效甚微。
于是我们看很多书,学很多技能,最后把时间花在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上,却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展开行动。
其实,简单的道理更容易被实施。
要进步,我们就牢牢地抓住这一条:
尽量少做或不做「短收益半衰期」的事情。
哪怕还是有点迷惑,你仍旧不知道你该干什么,以及到底干什么才能成功,不要焦虑。
你已经可以告诉自己——从现在这一刻开始——你可以不干什么。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一旦你消灭了那些不该干的事,余下的时间,不管你做了什么,都会为你增添力量,积累动能,你就会一步步地、头也不回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