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后,仿佛又从春暖花开的时节缩回到阴冷的冬日,眼前所见之景仿佛始终蒙着一层暗色调,与上周校园内草长莺飞的热闹是截然不同的。
即使最近两日的蓝天看似澄澈,清晨还有阳光斜射入室内,但帝都始终给我一种灰暗而冷淡的感觉,连阳光也不过是摆设,并无丝毫暖意。
不过不到一周,便逐渐习惯了朝九晚六的上班时间,习惯了室内外的冰火两重天;习惯了晨起赶着早高峰的节奏,被行色匆忙的人群裹挟着,汇入四通八达的地铁洪流中;
也习惯了下班后暮色已至,出了公司大楼,换乘两趟车后,裹紧羽绒服骑上小黄车,蹬到小区里头,然后回到十五楼的住所中。
曾经以为离开校园以后最初的一段日子会特别难熬,却没想到,想象中的孤独焦虑却并未出现,日子不过是被调成了另外一种模式,而我自然进入了另一种角色设置。
人,原来真的很容易习惯一种生活状态。
做学生时,习惯于做个好学生,认认真真地背下老师讲得知识点,保证乱熟于心;做员工时,习惯于尽快熟悉环境,即使很累,也希望工作能够迅速做得得心应手。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习惯是一种适应性,是人类漫长的进化史决定的。为了保证生存,人必须能够调整自身状态来适应恶劣的环境。从优胜劣汰的角度而言,这当然是好事。
然而,当我们处于某种角色之内,甚至适应了这一状态之后,我们往往可能会忘了真实的场景和自己最真切的需求。
更进一步,当我们戴上某种面具,或者被贴上某个标签时,也许我们就真正地将这一面具或标签自我同化,而逐渐失去了最初的面貌。
当然也有人会说,习惯于做一名好学生或者好员工,难道不是好事吗?
的确,尽心尽力去做好自己应尽之事,乃是责任与本分。但与此同时,是不是也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抬起头来,回归到自己最真实的需求,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审视自己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呢?
如此,方能在心之所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