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网球尤其是网球运动员的了解,女子只知道中国的李娜、美国的大小威廉姆斯,男子只听说过费德勒,其他的几乎是一无所知。但是今天的这本《网:阿加西自传》却让我了解了一位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世界网坛的王者,他的与网有关的日子,他是如何走向王者之路,他又在荣耀背后承受着怎样的伤痛折磨。
阿加西和桑普拉斯是20世纪90年代世纪网球的统治者,而他更是开启了网球反手打法的时代。1992年,阿加西获得了本人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大满贯,自此开始了阿加西的网球荣耀时刻,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总共获得60项冠军头衔,其中包括八个大满贯,成绩斐然。自1986年开始职业生涯到2006年因伤痛退役,近30年的网球职业生涯,不仅让阿加西成为网坛一代传奇,更让人好奇他是怎样成为传奇的。这本自传就讲述了他的一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2个部分,一是小时候的“天才”网球运动员及其成长之路,二是退役时的那场比赛和缠绕着他的伤痛。今天就简单讲讲他的“成长之路”。
阿加西小时候就展现了他的网球天赋,他在“观看网球比赛时,我只转动双眼,而从不转动头部。”他的父亲在发现这一点后激动万分,认定他是一个网球的天才,尔后就开始了在童年阿加西看来是“魔鬼”般的训练。
前几年包括现在都大火的“10000小时理论”都认为刻意练习10000小时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虽然该理论现在被Diss得很多,但是用在阿加西的身上又似乎是成立的。
一方面阿加西身心都在拒绝着父亲给他安排的网球训练,练习时能躲懒就躲懒,甚至还想着法儿去对抗自己的老爹。他说,“哪怕是一分钟,我都无法坚持下去了”他还说“偶尔我会故意把球打得很高,这样球就会飞出围栏。……当我需要休息时,我就会这样做”当他父亲跑出院子去捡球时,他就会有几分钟的休息“现在我有4分钟的时间稍微休息一下,看看在头顶悠闲盘旋的老鹰。”
一方面又积极地投入到父亲为其安排的训练中。中国有“孟母三迁”,美国有阿加西父亲多次搬家找地方,就为了有足够大的花园作网球场供阿加西练球。书中写到的另一个童年记忆就是陪父亲与房产经纪人在拉斯维加斯转来转去看房子。他的父亲看房子什么学位房、房贷利息、社区环境都不是太关注,他只关注一点,后院是否足够大,“到达后院后,他便掏出卷尺,开始丈量。只有达到宽36英尺、长78英尺——一个网球场地的尺寸——他才会满意。”最后在茫茫沙漠中,他们安了家,也开始了阿加西的“天才”成长之路。
他父亲不仅亲自做了网球场,还改造了一台叫“大龙”的网球发球机给阿加西练球用,而教练就是父亲本人。他的父亲相信数学,认为数字是不会骗人的。“如果一个孩子每年击球100万次,那么他将是不可战胜的”。这100万次就是每天击球2500次,每周击球17500次,一年就会接近100万次。这样枯燥而高强度的训练,我想童年的阿加西对于网球也许是“恨”多于爱的吧。“我憎恨网球,全身心地恨着,但我仍在不停地打球,不停地击球,每个早上,每天下午,因为我别无选择。”
即便如此,他还是按照父亲的要求,完成每天、每周、每年的训练量。他日后回忆起来,写道“无论我多么想停下来,我都没法就此止步。我不停地乞求自己:停下来吧,停下来吧,但是我却还在继续挥臂击球。”“这种矛盾,这种存在于我所想的和我实际行为之间的矛盾似乎已成为我生活的核心。”就是这种状况的最好明证。
看完这部分,也彻底颠覆了我对天才的看法,哪有那么多被老天爷眷顾的天才,一切还不是刻意练习造就的。即使有天才,如果不加以利用,不经磨砺,就像阿加西父亲这般对孩子的“天赋”加以挖掘,我们又何能看到网坛中的传奇。对于“天赋”不加以培养,作为家长没有舍得为孩子进行付出,只知一味地“兜售”孩子的天赋之才,也许几年过后就只能是另外一个“方仲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