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十月初,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招季。以前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应聘上秋招,一颗心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放下了,殊不知,这不是结束,恰恰是开始。
由学校迈向社会,不管学历如何,经验总是需要积累的。年轻人胜在理论知识、心性单纯,但如不注意加强自己职场技能,便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就容易出现:感觉学校学的职场中用不上、整天都很忙,但一天下来竟不知道自己忙什么而感到疲惫空虚等情况。
如何使自己的时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如何使工作更加顺心?如何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懒人老猫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在《好好工作: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一书中为职场新人们娓娓道来。
本书作者懒人老猫,原名曹轶华,北京时代旭隆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系一线咨询顾问,多年与雇佣双方打交道的她,更清楚一家企业到底需要怎么样的人才,也比员工更清楚自己应具备怎样的价值。除此之外,懒人老猫还是豆瓣阅读专栏作者,领英专栏作者,“在行”平台上注册行家,以“职业发展”和“团队建设”为主要话题,其话题和回答内容受到读者听众的广泛好评。
在《好好工作: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懒人老猫就工作基本法则、职业规划、沟通技巧、职场瓶颈等方面的问题,为读者提供的参考建议。并作为一个“过来者”,通过解剖自身亲身经历,让读者从其中吸取教训,少走弯路。
上述提到,全书可分为四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法则、职业规划、沟通技巧、职场瓶颈。首先我们来看工作基本法则有哪些。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大家的起点注定是不平等的。比如:家庭背景以及出身便决定了我们人生早期能够得到怎样的资源和体验,由此形成我们待人接物的习惯。比如,在家庭条件优渥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父母早年间吃遍苦头打拼至今,深知拼搏之不易,或许更宁愿自己唯一的孩子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便好,于是,子女们选择工作时,更多接触的是诸如公务员等比较稳定的“铁饭碗”工作。
再比如:性格。有人说,男生比较擅长理性思考,而女生较擅长感性思考。不同的工种自然会倾向于不同的思维方式,若不擅长此类思维方式,自然不具有优势,遇到面试时遭到淘汰、工作时不能够得心应手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受教育程度不同。不可否认,虽然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但毕业于不同的院校,职业素养还是不一样的。越是名校,越能够提供名师资源,平台也越高、越广,所能够提供的机会也便越多,虽然看上去有些“不公平”,但这就是事实。
所以,如果起点不高,那就更加努力磨练自己的职场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进入一家企业,不管大小,都要了解其组织逻辑结构。
首先,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明白的是:组织的理想是完成目标,而不是本末倒置去关注员工是否有个性或者有思想,有个性有思想不能很好的为完成目标服务,再怎么特立独行也白搭。其次,既然身为一个管理者,就必须会设计工作、分配工作,让工作的内容与流程符合自己手下员工可以达到的水平,如此便可善用人之长处,并且能够激发员工自我完善的意愿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后,除了管理者,作为员工,也不应该把注意力全放在“斗气”上。“那谁谁竟然这么对我,我要给他一点颜色瞧瞧”、“她竟然这么对我,亏我还当她是朋友!”等等抱怨,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以及判断,得不偿失。不如将这些时间精力花在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上,当你优秀到这些暗中给你使绊子的小人不能企及的地步,这些人也自然而然对你构不成威胁了。
了解了工作法则,再来看看职业规划。
想当初在面试时,我老板问我的其中之一个问题便是:“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个大一时期老师教过的问题早在没毕业前我就将之抛诸脑后了。面试人为什么中意问“职业规划”呢?懒人老猫在《好好工作: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一书中指出:“对于工作来说,钱很重要,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但这并不是唯一重要的问题。当一个人的才能得以发挥,一个人的努力凝结成果实——那种对自己“不枉此生”的感动,对人的一生来说也很重要。
曾经总部的老师在培训时,讲到一个很重要的词,叫“成就感”。即:不管孩子或是成人,只有去“做”,并且要“做到”,获得外界的认可,自身才会得到认可,由此方可获得自信。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如果不能清楚地(或大概)知道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那么做任何事情都只是机械式地随波逐流,别说“做到”了,就连“去做”都会感到迷茫,一个对自己处境感到迷茫的人,是做不好手中之事的,更别说实现自己的职场价值了。
做好职业规划的关键,便是“知己”。对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来说,首要要求,是学会给自己提出重要且关键的问题。比如:“我的长处是什么?”、“如何能更好地实现我的价值?”等。其次,对于已经工作三年,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人”来说,职业规划同样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去度过职业瓶颈,更上一层楼,而不是一直纠结在一种患得患失的状态。毕竟,“真正优秀的人,其实无法被埋没”。
那么,进入职场后,如何成为一个靠谱的新员工呢?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明确何为“被动工作”,何为“主动工作”:
首先,我们要知道,职场中的工作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工作,一种是主动工作。
先来看被动工作。职场中有三种比较典型的被动工作方式:拖延症、低效率的忙碌以及不合理的精力分配。
“懒癌”和“拖延症”现已成为一种自嘲,用多了甚至给人一种“萌萌哒”的错觉。虽说在最后时间内超常发挥完成全部工作时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但毕竟赶在最后期限把多种活火力全开一起做完,长期来说,也是一种压力来源,且匆忙做完的工作,因准备工作不充足而往往埋有风险。
职场上的“低效率的忙碌”,也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看起来很努力”了。这类型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忙碌、很努力,可是往往难以出成绩。在职场上比较常见的“低效率忙碌”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轻视事前准备带来的事中忙乱,二是因工作质量不高带来的多次返工。虽然本人工龄不大,但还是想说一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空,永远不要轻视事前准备的作用。有一回老板安排我和另一位同事去踩点,严格来说,我们还是在比较理想的时间内完成所有踩点工作。末了同事感谢了我一句:“还好你昨天有提醒我把路线查一下做个规划,不然今天才找路真要急死人。”嗯……听他这么说,真是吓我一跳。我都不禁暗暗感谢自己这个因路痴养成的习惯。多次返工就不说了,有过经历的都知道,多次返工远远比推倒重来要累得多。
不合理精力分配的最大表现就是:晚上睡不着,上班时精神不好,特别是下午饭后犯困,然后晚上回到家开始看视频、玩游戏后又兴奋起来,于是又睡不着。
对于此点,我深有感触。在学生时代的长假期,这种感觉尤为甚。每天晚上都觉得自己虚度光阴,于是躺在床上东想西想迟迟不肯入睡,第二天又一觉睡到大中午,然后又感觉时间砍了一大半,于是看看视频哈哈哈地度过一个下午,晚上又开始因虚度光阴而愧疚又睡不着……恶性循环直至开学,作息才开始规律起来。
既然长大工作了,就不要这么任性了。有一些工作方式虽然看起来觉得麻烦,但只要形成习惯,我们便可以发现,很多程序性的步骤可以自然而然地很快完成,并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对于一些事情我们甚至可能当场便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懒人老猫基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好好工作: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一书中给我们列了以下可“对付”被动工作的工作方式,经本人整理概括大意如下:
1、用纸笔做工作计划,完成一条划去一条。一天结束后看着自己的“战绩”可做总结,对于完成的,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对于没完成的,应思考自己为什么没有完成,下次应如何改进。
2、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时间都用在哪里,不妨在工作中连续一周记录自己每一项工作的起止时间,跟理财一样。
3、事前准备很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
4、如果有事情需要汇报和沟通,早总比迟好,哪怕是不好的消息。正因为是不好的消息,更要及时与上级汇报、沟通,如此拥有决定权的人才能更好地调整策略以及想好应对措施。而且,往自私的角度说,汇报工作做完后,责任就不仅仅在自己的头上了。
5、涉及到一些需要配合、沟通的工作一定要形成记录,既不给自己留下没有传达清楚的隐患,又能把事情做到很好的交接。
6、能面谈就不要电话、微信。这也是我老板一直不断强调的。因为人是一种很敏感的动物,在微信、QQ等媒介中,因为看不到对方的表情、肢体动作等往往便会因为一个微笑表情而产生误解,即使你可能并没有不好的意思,只是习惯用了微笑表情。由此,会增加我们的沟通成本,也会平添误会。
7、重要的事情首先做,累的时候,运动总比打游戏来得好。运动让人“瘦”,游戏让人“消瘦”,一字之差,人的精神状态天差地别。
那么,什么是主动工作呢?
刚入职的员工大多会担心:如果主动工作,那岂不是忙完了这一波,还会有下一波?据《好好工作: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一书观点:“主动工作”倒不一定要体现在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上,而主要体现在对工作的思考上:包括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主动承担并完成重点工作、减少因为自身准备不足和长期忽视带来的突发问题,以及避免“被工作追着干”这种局面。从这点来说,反而是比较忌讳看都不看就学雷锋去好心“帮助”他人的。作者认为:
主动工作意味着不断总结工作中的规律,沉淀自己的办事经验和相关资源;另一方面,主动工作要让领导和其他人看出成绩,需要做出“增量”,最极端的例子便是“政绩工程”。
曾经在夏令营期间,总部的老师在跟我们聊天,突然我们被问到了这么一个问题:“你们发朋友圈吗?”
众人愕然,总部老师又问:“一般朋友圈几天发一次?发什么内容呢?”
我们回答了之后,老师又问:“家长知道你们对孩子付出的心血吗?”
我不知道其他人,反正我自己当时是感到奇怪的——家长知不知道我们对孩子的付出跟自己朋友圈发什么内容有什么关系?
“这二者当然有关系。你们做的这些工作不让家长们知道,你们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恍然大悟——难怪我们这个新团队接手这家机构之后,有些家长们老嘀咕“以前的老师会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原因就是没有看到我们的“增量”,即使我们是做了这些“以前的老师”也会做的工作,甚至有些方面会做得更好。可是,我们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没让家长看到。
主动工作可以让我们避免陷入又累又焦虑的困境,那么,我们怎么工作才算是在“主动工作”呢?
首先,要自我成长,积累经验。
刚刚步入职场的员工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给老板出“问答题”,包括已经有“不要给老板出问答题”这个意识的我也一样,有时不经意间便会给老板出问答题,老板爱护,我出现这个问题时她只是微笑地看着我,然后问我一句“你觉得咧?”,然后我就懂了。相比之下另一位男同事就没那么幸运了,有几次隔着办公室的门都能听到老板“你是老板还是我是老板啊?这些问题都我自己想我雇你干嘛?”的反问声。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对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尤其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懒人老猫在《好好工作: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中也提醒道:
对待一件上级布置的任务,要随时汇报工作。并且,“请示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自己的意见和行动方案请领导决定,而不是把问题就地一撩问领导:’你说怎么办’?”
如此,我们的成长速度才是开挂的。永远不要想着因为自己是给别人打工,所以应付了事就行。其实,你是为你自己工作,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习惯性地给自己不断提问,对于一个问题能想出一二三个解决方案,评估最优方案的同时,也做好发生最坏情况的打算。一来二去,不说别的,自己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定见长,同时,因为这种主动解决问题的本能,我们也不会被工作“追着”去工作,从而便不容易感觉到疲惫和乏累了。对老板如此,对其他的同事,其实也适用,毕竟,别人的时间,也是时间。
其次,学会将大目标分解成可以具体执行的小目标。
懒人老猫在《好好工作: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这本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当领导把小A叫进办公室说:“某某客户,你来跟一下”时,小A的以下两种做法,哪种老板才会喜欢?一种是木讷地应了一声“哦”,于是就去埋头苦干做事。另一种是迅速地告诉领导:“好,我马上给他们负责人打电话,约见面时间;见面之前我回列一个提纲……提纲两小时可以列完,改完请你过目……”
你是老板,你喜欢哪一种员工呢?答案不言自明。
不管是大型企业也好,小型企业也罢,领导们都会经历将人物分解的过程——全年的任务要分解到月来完成,月任务要分解到周和天来完成。所以具体到我们工作也是一个道理。
这就跟考驾照的时候是一样的。当初考科目二的时候,因为在准备毕业论文的缘故,我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碰过车,于是模拟的时候非常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明明知道侧方位停车要把车停到指定位置,但是不知为何就是不懂打方向盘。无奈,只好晚上打电话向室友求救。室友按照一、二、三的顺序给我理清了打方向盘的步骤,结果第二天再模拟的时候,我很顺利就通过了。
这就跟作者在文中总结的是一样的——坦率地说,有时候真的会发现杂技不会分解某个目标,这意味着我们对这项工作心里没底,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要赶紧想办法争取帮助才是。
最后,也就是前文一直强调的,主动工作要让领导和其他人看到“增量”。作者认为,“增量”空间一般有以下几个来源:
一是公司有新工作、新项目、新职能的出现。这个不难理解,有新项目等的出现,说明此前老板让跟的客户“跟”到了,所以才会有工作、职能的需求,这也是自身业绩的表现。二是要努力提升业绩。有了业绩,公司利润的“蛋糕”才会越做越大,每个人分到的也才会更多。三是要对工作进行沉淀,对工作方法进行优化。
对于最后一点,作者在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朋友出于人情招了一个关系户大街,大姐学历不高,在家做了好一阵的家庭主妇,现在孩子大了,想出来工作。朋友刚开始有些轻视,让这位大姐干后勤。可观察一阵发现,大姐除了干活利索之余,还把事物打点得井然有序。比如说,打印、传真机怎么用,复印纸一般该准备多少张、放在哪里比较方便等等这些事项,大姐都整理出笔记,不仅自己干得顺手,也能够方便他人。自然而然地,作者的这位朋友为了留住大姐,给她加了薪水。
所以说,对我们的工作方法进行优化,养成主动工作的习惯,真正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来操心,就会事倍功半,就会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此一来,还怎么会容易感觉到累或疲倦呢?
此外,若无清楚的目标导向,只会主动工作还是不够的。
懒人老猫在《好好工作: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中明确指出:工作可以是快乐的,但不是以快乐为导向的,那以什么为导向呢?答案是:结果先行。与我们在“了解组织结构”一节中所谈到的一样,说明白点,就是“要出活儿”,出活儿还不够,还要让老板或者是客户这类目标群体看到。否则就是白做。话说回来,单纯以快乐为导向随心随性的工作,或许可以非常好地营造一个工作氛围,但这种组织多半不容易出活,不容易出活的一家公司多半活不下去。再说,每个人“快乐”的标准不一,有些人喜欢得过且过,有些人喜欢力图完美,没有一个标准准则,那到底听谁的呢?没有秩序的自由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自由,注定是戴着枷锁的舞蹈。
如此,便涉及到同事之间、与领导之间的沟通问题。
与领导之间的沟通其实在“主动工作”一节中便已涉及到,此处不做赘述,我们重点来看看与同事之间的沟通。
常有新人会担心:初来乍到,因人生地不熟,同事会给自己穿小鞋,自己“有幸”地被卷入办公室政治之中。懒人老猫很确切地告诉我们:办公室政治这种高端游戏,还不是初入职场的员工想卷入便能卷入得进的,说通俗点,玩办公室政治还有门槛咧!所以说,与其揣测他人真实意图如何,还不如清醒地认识自己,努力磨练并提升自己的基础技能来得实际管用。
最后一章中,作者懒人老猫提到了职业瓶颈的问题。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关于“女性面临的职场困难”这个话题。
虽说大清已经亡了几百年了,但有些根深蒂固的思想,还是会扎根在世人的脑中并时不时地出来作作怪。那么,在当下的工作环境中,女性一般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呢?
困境一:因为结婚生育,导致未婚未育的“适龄”女性找工作很是艰难,或许有些“不公平”,但这就是事实。甚至有些女领导在挑选下属的时候,也会嫌女生事情多,更宁愿挑选个男士。包括我,甚至我老板在面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会考虑对方若是女性,又到了结婚生孩子的年龄耽误的一系列成本问题。
困境二:常见的社会舆论有说:“一个女人太聪明/能干/有钱/有自己的思想,男人会不喜欢的。”
这种观点其实是可笑的,因为它同时污蔑了两种性别之人:一是女性——以为其必依附于男性才是体面。二是男性——暗示了他们都是自信心孱弱而且是不知好歹的蠢货。再说了,为什么一个优秀的男生要喜欢笨拙、愚钝、贫穷、喜欢嚼舌根的女人呢?
多半有病。
困境三:“女性要独立自强”——首先要经济独立,赚的钱越多越好;其次要思想独立,不要人云亦云;最后是要感情独立,不要与男人计较感情付出得失。
这对女性的双重标准放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一些受过教育,知识程度并不低的年轻女性对于生活的抉择。若是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有没有被家庭和自身经历培养出自信的年轻女性,面对这双重标准,多少会无法适从。
困境四:女性还是要温柔一点好,否则男性“驾驭”不住。
这个观点往往是年纪稍大的大姐大妈对年纪稍轻涉世未深的姑娘们说的话,比如:“你看那谁谁谁就是因为工作上太优秀一直找不到好男人,而某某某一直心机深沉装可怜于是得到了好男人。”
首先,这个观点本身就有问题。什么叫“驾驭”?一个平等的关系中,本身就不应该用到“驾驭”这个词,真正优秀的人,往往温润如玉,而不会用“驾驭”二字来决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受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女性在奋斗的路上多少会有些“劣势”,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更加地好好工作。不为别的,单就是为了“吃饭”。
懒人老猫在《好好工作: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中提到一句大白话:“人总是要吃饭的,吃得艰难一点、差一点,但好歹有自己挣一碗饭吃的能力,这很重要。”不管怎么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经济独立总比寄人篱下要好得多。
所以,即使在当下的这个社会还没办法做到完全的“公平”(容我悲观地认为在以后也不会做到),身为女性,更是要努力工作。所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不管有没有人愿意“养你”,自己努力工作,反倒是对自己、对爱人、对家庭的一种负责,这也是“男女平等”的一种体现啊。
结 语
说到底,这虽然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同样也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真正优秀的人,在职场上永远不会被埋没。关键就在于自己是否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通过自身努力,去弥补改善、日益精进了。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