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失信,不可误言,以后不再承诺每天一篇文章,望朋友们海涵
最近闲读清朝俞蛟创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集——《乡曲枝词》。小说文字清新,故事内容丰富,是一部很好的笔记小说,如同当今流行的网文,可以闲读消遣,寓教于乐,当属佳作。
其一短文,读后颇令老成深思。在此把原文的文言改成白话,当成故事写在下面。原文附在最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原文。
绍兴樊江,有一农民叫王宝,岁逢饥荒,家无隔夜之粮,无以为计,拟将家里存米的缸卖掉,买米充饥。
江南水乡,船为居家必备。王宝和十岁的儿子,用船载缸,出去寻个买主,卖缸以买米。
船行十余里,无人问津。到一村,遇一买主,一富户欲三百钱买下,让王宝把缸搬到家里再付钱。
正要进门,富户的邻居看见了,说:
“昨天看见有人二百钱买一大缸,现正值饥荒,米贵如珠,米缸多也闲置。并且此缸也有裂隙,必不耐用。”
富人当即反悔,关门拒之,王宝再三扣门不应。
天将晚,王宝无奈和儿子把米缸搬回船。
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儿子腹饥力微,抬缸时,失手堕地,缸破不完。
王宝气愤已急,拾起一瓦片打向儿子,不虞竟将儿子打死。
归家,母亲和妻子正倚门而望,等卖缸买米做饭。
见王宝回来,问:“缸卖了吗?”
“已卖!”
“儿子去哪里了?”
“睡在船中未醒。”
妻子看丈夫脸色惨然,急上船看,已是儿死缸破,当即纵身投水自尽。
王宝脱衣泅水,找了好长时间,背着妻子出来,已不可救。
王宝不禁寒战,呼喊母亲,没有回应,母亲已自缢身亡。
王宝仓卒间,万念俱灰,用菜刀自刎。
作者俞蛟感慨:半天时间,一家四口死于非命,触目惊心!而肇始祸端,只是富家邻人的只言片语。
这个故事为俞蛟亲历,每提及此事,他都要再三告诫:
“遇见有人卖金银珠玉的奢侈品,不妨可以帮助鉴定一下。金银珠玉不是平常人家所有,不成交易,也无大害。
如果有人销售日常器具,就应知其人必陷于困境,即便价格稍高,也应尽力促成交易,算是积点功德。
俞蛟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谨言慎行,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对别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分析这个事情,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的法制社会,富人的邻居都不会负法律责任。但这个邻居无疑是这个悲剧故事的始作俑者,并且,其必定还以内心公正直言的“好心”,去介入别人的事务,不料造成如此惨剧。
老成看了此故事,不禁反思自己,说话写文,务必要再三思量。回头看看自己发布的文章,虽自诩内心公正,但也难免立意偏颇,最终会引发何种波澜,也未从可知。
此前,老成每写一篇,稍加修改,感觉文意通顺,没有错别字,就随后发布了。如此非常不可取,以后写文立意要再三斟酌,发文也要慎之又慎。
昨天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因为有此感慨,考虑再三,还是不发了。宁可失信,不可误言,以后不再承诺每天一篇文章,望朋友们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