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黄的麦浪再次翻滚在中原大地,一个名字在丰收的喜悦中格外闪亮——徐淙祥。中宣部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忠实践行‘多种粮、种好粮’嘱托的优秀代表”。他犹如路旁楝树般朴实无华,却以五十余载的坚守,躬耕于黄淮平原,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了守护大国粮仓的厚重担当。他的一生,正是“粮食安全大于天”这一国家战略最生动的实践注脚。
田野映照忠诚,将“国之大者”扛在肩头。他深知,每一粒种子都是家国的根基。面对“谁来种地”的疑问,他默默扎根田埂数十载;面对市场起伏的冲击,他始终不改“粮”心。这份坚守,源自对“国之大者”的朴素理解——粮食安全,就是最大的政治。当无数年轻人奔向城市,徐淙祥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告诉我们:守护饭碗的征程上,永远需要挺直的脊梁。
田野见证创新,以科技点亮“种好粮”征程。徐淙祥更是科技兴农的实干家。他敏锐拥抱变革,不断引入新技术:从全镇首台植保机、全市首个智能灌溉站,到无人机飞防、北斗导航,科技力量在他手中转化为13次刷新小麦单产纪录的丰硕成果。他推行“科技承包”,让智慧种粮惠及千家万户,带动区域粮食生产水平整体跃升。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这位“泥腿子专家”用实践诠释:藏粮于技的密码,就藏在不断创新的汗水中。
田野彰显奉献,做乡土振兴的永恒守望者。五十余载风雨兼程,徐淙祥始终心系乡亲。他引领村民学、带领村民干、做给村民看、帮助村民赚,将智慧与汗水倾注于集体发展。当无数年轻人奔向城市,他选择与土地生死相依,用半个世纪的坚守作答——真正的丰收,永远属于那些对土地爱得深沉的人。他佝偻的背影,不仅书写了个人的耕耘史诗,更浓缩了亿万中国农民为端牢“中国饭碗”不懈奋斗的壮阔图景。
徐淙祥在麦浪中矗立的身影,已然升华为时代的丰碑。学习这位“粮”心守护者:
当学其忠诚担当,以“轴”的坚持扛牢使命,将个人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当学其创新锐气,以“痴”的专注钻研突破,让科技成为粮食安全的强大引擎;
当学其奉献情怀,以“燃”的热忱扎根沃土,在乡村振兴中书写人生华章。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当我们端起饭碗,那沉甸甸的麦穗里,饱含着无数“徐淙祥”弯腰播种的担当。他们种下的是粮食,生长的是希望,收获的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未来。让我们循着榜样的足迹,在各自的“田野”深耕细作,共同守护这人间最坚实的丰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