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读书精华来源于白岩松的演讲:《医学与医德 》。下面就该演讲的精华内容浓缩精简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
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这个很重要
医生,除了要肉体治疗,还需精神抚慰;
很久前,协和招生考试,有个女孩因人晕倒而中途救人给弃考了。但后来协和还是录用了她,因为她拥有当一个好医生最重要的“德行”: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照料别人。
病房一般都是哀嚎、不安、凄凉,但有个大夫去了后,一边治疗一边跟人聊天,显得极其温暖及安宁。
有个大夫,从未让患者遭到过一次凉的听诊器,因为每次进病房前,他都要先放自己的肚子上焐热会;
有个孩子,遭遇事故,在大夫施救前已死,但病房外家属全跪着号啕痛哭。大夫觉得如果此刻告知家属孩子没得救了,可能会出事儿。他要给家属一段时间,跑去又给孩子做了一个多小时完全无用的治疗,但在这一个多小时里,有很多的大夫在外面劝家属,给他们讲了很多事情,让他们慢慢慢慢有了一个缓冲地带,一个多小时之后,这个无效的治疗结束了,但有效的治疗了这个家庭。
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 这很重要!
第二部分:
好事多磨,越磨才亮,越磨才越有价值
但现在的医生委屈很多,因为:依赖大,期待大,抱怨自然多;过去,人对死亡无法掌握,生死由命。但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认为“医学无所不能”,因此出了问题就怨医生,没能像以前一样能心平气的接受事实。还有很多原因吧,不管如何,从来都是这样,好事多磨。就像石子,被磨才亮,越磨才越有价值。
第三部分:
道德归根到底是由外在的环境和制度决定的
不管拥有了多伟大的数据,治了多少病人,新来的患者都是全新的。社会上对医德,包括我们对自己的行业道德,要求极高,但任何站在道德基础上谈论道德都是无效的。不能指望我们的医生都是圣人之心,道德归根到底是由外在的环境和制度决定的。如果环境和制度是糟糕的,好人也会变成坏人。 中国的医改必须快速的行进才能得以解救。
如果环境晴朗,制度明晰,再出现医德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从业者当中要有一定的比例接受度。哪一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败家子儿,但我们现在的败家子儿大比例是由环境和制度逼出来的,所以整个社会要去反思这个事情。
第四部分:
好的医生不仅仅只是治病,还要带动患者一起参与到健康的流程中去
如果现在我们制度与环境松绑之后,让蒙在医生身上的那些灰尘、那些扭曲都被剔除掉之后,再加上现在的技术,很多的患者都会得以治疗。” 更重要的是,好的医生不仅仅是我给你治病,还要带动患者一起参与到健康的流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