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今天是辛丑年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古代清明的主要习俗有:禁火、扫墓、踏青、蹴鞠、插柳等。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节日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几经改变并延续至今。我们今天的清明节成为了一个人们用于怀念,用于祭奠,用于铭记先人和先辈的日子。清明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其节日过程自古至今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关于清明节都有哪些值得一讲的历史传说?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描写的就是清明节的景象。清明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我国古时著名的气象学著作《历书》中就有言:“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其实,在古代清明节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非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古代人在清明期间要过“上巳节”和“寒食节”,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寒食节与上巳节都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清明节这才慢慢地与两个节日逐渐融合,成为包含了这两个节日寓意与习俗的一大节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唐朝时期,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一种方式是采取墓祭的形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祠堂祭祀又称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节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节。

人间四月芳菲日,

清明爽朗一片天。

踏青赏花多自在,

自在娇莺洽洽啼。

飞燕杨柳弄碧柔,

快乐从脚笑到头。

清明时节不飞雨,

幸福健康送给你!

内容摘自百度

2021.04.04清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
    MU心阅读 1,154评论 0 16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这首诗是不是很眼熟 大家知道是哪个时期的 哪个诗人写的什么诗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
    摆渡小鲁阅读 527评论 0 0
  •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
    莫斯科的犟牛阅读 344评论 0 6
  • 清明时节雨纷纷 ——咏清明节古诗词赏析(一) 王传学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王传学阅读 2,271评论 0 6
  •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与其他三个节日不同的是,清明节不仅是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的一种。...
    倍蓓阅读 813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