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冉冉
这是一个刮着大风的周日黄昏,新长出绿叶的银杏树,在风里剧烈地摇晃。还好,一切都被玻璃窗阻隔在外,家里是一片安宁。
整个下午,我都陪着孩子玩。4个月的她,已经会发出“铜铃”般的笑声,会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真是一个小小的可人儿,让人舍不得撒手。
某个时刻,我决定把她交到保姆阿姨的怀里,起身去泡了一杯南非红茶,端着往书房走去。我会在书房待一整个晚上,读书,写作。
一扇门,将我的孩子、尿不湿、奶粉、洗澡盆等等事物隔在门外,连同我“妈妈”的标签。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会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心无旁骛。孩子是孩子,我是我。
我已经从初为人母的焦虑中,解脱了出来。
01 有了孩子,生活就“完蛋”了吗?
其实,细想起来,刚怀孕的时候,我也有几个星期极其恐慌。
知道我怀孕消息的朋友,尤其已经为人母的,会在朋友圈留言祝福我,同时也在传递一个讯息——抓紧享受最后的自由时光啊,等孩子来了,你就要人仰马翻了,生活会大变样。
话里话外透露的意思,当了妈妈,你“完蛋”了。
我自己的生活,乃至我自己的存在,真的会因为一个孩子的到来而被吞噬吗?好像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理解这件事的。身为妈妈,为孩子牺牲奉献自己的人生,又算什么呢?
可是,关键的问题是,我不想被孩子吞噬我的人生,就像将来我也不打算吞噬孩子的人生一样。我们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和平共处,不可以吗?
没人告诉我该怎么做,这是我所有焦虑的来源。
就在这个时候,我偶然在网上买书时,被系统推荐了这一本《法国妈妈育儿经》,我立刻买了回来。
美国女记者帕梅拉·德鲁克曼在“失业”后,嫁给一位来自英国的同行,两人决定定居在巴黎。她的第一个女儿就出生在巴黎。
深受美国式育儿理念熏陶的帕梅拉,在照顾女儿时,感觉自己不仅手忙脚乱,简直就是濒临崩溃。饶是这样,女儿还是经常哭闹,半夜不睡,在餐厅搞得一片狼藉,是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天哪,这不就是我担心的。
02 允许自己不完美的法国妈妈
与此同时,帕梅拉观察到,身边其他的法国妈妈,看起来在带孩子时相当举重若轻,不用吼、不用叫,孩子就可以乖乖的。她们在做妈妈的同时,依旧是从前那个时髦又潇洒的法国女郎。
相较于美国妈妈的紧张兮兮、用力过猛,法国妈妈似乎并没有做什么特殊的功课,养出来的孩子,却行为更加得体,更有耐心和自控力。
帕梅拉于是发挥她好奇的天性,用调查记者、人类学家的双重视角,遍访法国的家长、学者、医生、教师,探寻能培养出聪明耐心宝宝的秘诀,以及轻松做父母的育儿智慧。
本书从怀孕、喂养、习惯养成、入托等各个方面,细腻、全景式的给出了许多法式育儿理念,一切都不是虚幻的道理,而是具体的生活场景中的展现。帕梅拉结合权威的人类学、教育学著作,对这些做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阐述,为0-6岁的家长提供了全新的育儿视角和选择。
而且,即便是全职的法国妈妈,也没有对孩子怀有那种“内疚感”,她们很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一位妈妈说,将5个月大的女儿送去日托中心(法国的日托中心制度,是为职场妈妈提供的福利)那一天,离开女儿时,她觉得很悲伤,但是不工作,她也会为自己感到悲伤。于是,她决定正视自己的内疚感,然后让它过去。
“让我们放下自责,继续生活。世间没有完美妈妈。”
这一点,我想,对所有的中国妈妈,都是启发。
我很喜欢书中使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式,详细记录下生活场景中的具体细节,所有的概念和道理,不是架空在谈的,而是落地于真实的生活。
如何培养孩子不挑食、定时吃饭以及能享受美食仪式感?
不逼你,但是,你可以每一样食物都尝一口,确认你到底能不能接受。
如何不让孩子在你打电话时在旁吵闹不休?
“等一下,让我先打完这个电话。”
如何让孩子学会耐心等待?
来,跟我一起烤面包吧。
如何在家中保留大人的空间而不淹没在玩具里?
你的玩具,请留在你的房间里。
如何让孩子不影响你们夫妻的独处时光?
明天早晨7点之前,不可以敲我们房门。
如何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又保留主动性?
我会真诚倾听你,但不会对你们的意志投降。当发生矛盾的时候,“凡事由我决定”,妈妈才是“老板”。
书中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只要你读一下,就能得出你自己的答案。
03 连睡觉都能搞定了,还怕什么呢?
在这本书里,让我吃下最大一颗定心丸的,是下面这个关于“睡觉”的法式育儿理念。
不用在深夜与一个小人儿“搏斗”,对任何一个老母亲都是额外的幸福啊。
法国孩子出生两三个月后,就能独立睡整夜觉了,他们很早就学会好好睡觉。在这里,似乎有一项心照不宣的古老传统——“你得相信孩子能自己搞定自己的夜晚”。
一位儿科医生在书中这样解释:“睡眠映射出宝宝和这个家庭的生活。在上床入睡、与父母分离若干小时的时候,孩子必须相信这个让自己存活的身体,即使是在他无法控制自己身体的时候。他心灵必须足够安静,以接受夜晚的陌生感。”
从出生到六个月,你最好尊重孩子的睡眠节奏。具体解决方法是,在孩子夜里醒来时,父母先观察5分钟,给他时间自己去衔接起来两段睡眠之间的清醒期,而不是赶快去抱他、喂奶。
待我女儿出生后,我尽量在实践“自己搞定自己的夜晚”的原则。
在我带她睡觉的时候,我会让她躺在小床上,听着床铃,一边享受音乐,一边手舞足蹈,而我可以去旁边的卫生间洗漱、护肤。最长一次,她自己玩了一个小时,吃着安抚奶嘴睡着了。
有时候她不耐烦了,想要抱起来走走,我也会满足她。毕竟,这个孩子一天24小时都很乖,她的心愿如果是让大人抱起来走动一下,四处看看,完成某种属于她的睡前仪式,我有什么理由不满足呢?我会抱着她一边走,一边告诉她:“妈妈爱着你,妈妈爱着你,妈妈爱着你……”而她,会在昏暗的灯光里,用她黑珍珠一般的眼睛,安静看着我。通常走一会儿,她就睡着了。
现在她快四个月,夜里睡得都很好。我们并没有完全给她断掉夜奶,她食量不大,喝得奶不足以撑到天亮,半夜会再喝一次。她通常就是吭吭几声,闭着眼睛喝完奶,就会立刻睡过去。再醒来,就是天亮了。
我们之所以愿意跟随她的节奏,因为充分相信她能搞定自己的夜晚。
我想,等她再大一两个月,这一顿夜奶估计也可以停掉了。
04 做一个快乐的妈妈是有可能的
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在怀孕期间读到了这本书,让我相信,过一种不被孩子吞噬的“有娃生活”,是完全有可能。
一方面,我知道,即使没有日托中心制度来给我底气,我也可以找到非常得力的保姆阿姨帮助我照顾孩子,让我可以腾出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因为我工作几天赚到的钱,就足以支付保姆阿姨的月薪,所以,我不会逼迫自己做一个牺牲奉献的全职妈妈。
这笔账真的值得所有女性好好算一算——你的赚钱能力是不是比你做家务的能力要强很多倍?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做全职妈妈呢?除非你自己非常非常想24小时陪伴孩子,否则,你是可以在工作和照顾孩子之间找到平衡的。
另一方面,我内心对于“好母亲应该是什么样”的刻板印象,被打破了。
不是每天围着孩子转的,才是好妈妈。不是照顾孩子到濒临崩溃的过度付出,才叫好妈妈。不是完全丢失了自己个人意志的,才叫好妈妈。
有一点大条,有一点笨拙,有一点自我中心……嗯,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妈妈,我很快乐,我也很自在。
就像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那句话——
妈妈快乐多一点,孩子就会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