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教师一方面感叹不懂学生,另一方面却只研究教材而不研读学生,只研究教法而不研究学法。这种以教师的教为本位,忽视学生的学的片面做法,导致教师对学生了解甚少,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学低效。读懂学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我们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这人”、“偶像”,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会充实,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幸福、快乐的工作。
今天听了杨敏毅的报告,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备这四条,具有高尚的师德,发自内心的爱心,丰硕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方法。杨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教育学习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一堂课,令我受益匪浅。这次培训,让我主要思考了以下几点:
我觉得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忘我的心态。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我们总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自己的学生,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优秀一些两优秀一些,最好人人都能品学兼优。所以,当越来越多的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和过严要求,遭遇到越来越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学主的时候,矛盾便一触即发了。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的沮丧和抱怨,而是应该接受现实,如果我们都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就能够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理智的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作出恰当合适的决策。
其次,如果我能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而不是一味盯着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放,我也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幸福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第三,教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的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你会被孩子眼中包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被孩子对你的尊重和认可而感到身心愉悦,被一句句稚气的话语所深深感动。你也会发现,孩子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的教师,一定是时常面带微笑,挺直腰板,给学生们力量与信心的教师。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杨教授的报告给我最大的启发与教育,我明白了,想提高工作水平,还是在于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同时转变思想、调整心态,不断反思,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真正的不断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借鉴各位专家的经验,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出色!让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保持一颗平常的心,用爱与宽容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让学生在张扬个性中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