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姐的第三节写作课更新完了,标题: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写作课,还是写不出来。说的就是我的真实写照。
归纳下来,最主要的两个问题就是:
一个是话痨型,
一个是没话说。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景下都分别面临过这两个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于没话说型,应该怎么办呢?
星姐给出了这四个建议,主要说明的是让骨架长肉,其实和小六大神的搭骨架和贴肌肉如出一辙,可能这就是学习的共同性吧:
1 丰富自己的情感。
现实生活的我们,尤其是入职场已经10几年的我们,面临着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情感都被柴米油盐,买房和买车给磨灭了。真实生活中也很少有事情能够打动我们。星姐建议我们去看一下电影《我的少女时代》。
2 坚持读一些台湾和日本的文章。
相对来说,这两个地方的文章笔触都比较细腻,情感也比较丰富。
3 增加有深度的专业知识储备量,让肚子里有话说。
我觉得这个就是小六说的构建自己的知识库,通过主题阅读,构建自己的私人图书馆,这样随时调用所需素材。秋水老师的写文就很有特色,从日常的小细节和小事情就能提炼出学习和知识管理的技巧。这也说明,任何细节任何小事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比如说,从支付宝的芝麻信用里,秋水老师分享了支付宝有的服装和玩具的租赁,并预测出后续共享汽车租赁也将通过芝麻信用来认证和实现。
4 从生活小事开始写起,然后形成自己固定的语言和文体风格。
这个建议对我来说尤其重要。之前想过自己练习写作,但是因为对工作没有刻意提升,对生活麻木,疲于应付,随后就感觉什么小事都观察不到,更不用说从小事中深挖。以前看到微信群的什么消息都感觉不到可挖掘的内容。自从参加了两个训练营后,时时能抓住群内伙伴的事迹来发掘。这句话很中肯:如果连自己己经历的或者看到或者听说的小事情都写不好的话,那对于重大事件更是无迹可寻,无从抓取。
5 素材积累拼凑法。
个人感觉素材积累拼凑法和第三个方法有部分的重合。生活就是由很多的小事构成,我们可以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万事相连的观点将所见所闻的小事串联和记录下来。这样在需要用到相关事迹的时候,就可以呈现出来啦。
之前李欣频老师就分享过她是如何收集创意的,有灵感了,就用小纸条记录,然后放到相应主题的盒子里。等到想写了,就可以将盒子里的素材找出来用了。
张萌萌姐在《人生效率手册》里也提到了创意笔记本这一工具。原来,牛人并不是比我们经历地多,而是他们用心观察和记录了,并用自己的工具进行了记录和后续提取使用。
应对没话说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观察和收集尽可能多的素材,并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书写,注入和使用自己的情感。
现在我们来看看遇上话痨型状态时,该怎么书写吧?
1 合并同类项。
当自己在书写情书,就一个主题来呈现你的事例。可以是自己经历的,可以是自己从周边人,社群伙伴里学习到的,或者是牛人的书籍中提及的。做好收集和归类,才能做到随时可以拿到素材。
2 剥茧抽最长丝组合法。
面对一个素材,选取有足够素材的那个。星姐分享了一下她写的一篇爆文的组合结构:a子君被抛弃前的表现;b婚姻共同成长模式论述; c 身边的现实故事; d 剧+现实道出道理;e中间插播金句截图。
我觉得这个结构很鲜明,后续写观影文章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应用。套路好,那就来模仿吧。
3 逻辑思考与分析。
a 通过分析大咖的逻辑来学习逻辑思考。比如,我很喜欢秋水老师写的文章,后续就可以尝试分析秋水老师的思考逻辑;
b 阅读侦探小说。我好像对侦探小说不感兴趣,估计是我本身缺乏逻辑思考的能力,所以导致不喜欢。
c 读新闻报纸。这点也是我很欠缺的,从小到大基本就没有看过几份报纸,更不用说学习报纸上文章的编排和逻辑思维了。
4 固定最擅长的语言和风格
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了四个步骤。积累看过的文体,多模仿体会,多尝试多种风格,多接触不喜欢的东西。最后一点其实就是跳出舒适圈。六神说过,如果你一直在做舒适圈内的事情,那你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我们的时间很有限。每周就7*24,一共168个小时,睡觉就用去了三分之一。让我们把有限的时间运用到学习区吧,收获更多的可能。
5 掌握固定的文章结构模式。
星姐在这个建议里提到,光是追求每天日更,或者日更多少字数是没有意义的。有目的和有效的更新才是有意义的。后续,我也要避免追求量,而是要追求质,让每一篇文章都有意义。
具体的建议包括,观察喜欢的作家的文章,考虑是如何安排文章和叙述的;尝试给10篇爆款文章列出提纲。
对于话痨型的状况,关键是要理顺,并固化格式。
在课程的尾声,星姐给我打了几个心理攻坚的预防针:
1 不要贪心!不要求量,也不要求速成;
2 端正态度,关键在行动!行动是接近一切成功的法宝。学习方法,以慢为快。
3掌握方法和思维方式,更为重要。
对,只有思维上的改变,才能改变文章的质量和人生的意义。
最后说说星姐布置的作业:
1 说说哪个或哪些方法最刷新你的三观;
2 看《我的少女时代》,然后写观后感。
学习,学习,学了就要练习嘛。后面就可以尝试应用这几个方法了。理论学习是为了实际应用做准备,我们来练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