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恋总是让人念念不忘,而当我们真的和初恋再次相遇以后反而释怀了?
为什么玩网络游戏时,在等级不是最高装备不是最强的时候,会保持兴奋的状态专注的玩,而当等级最高装备很好的时候反而没有持续玩下去的动力了?
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没得到之前心心念念的一直想得到,得到以后反而没那么在意了?
有一个心理学效应,正好可以用来解释这些现象,我们称之为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蔡格尼克效应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Β.Β.蔡格尼克通过一项记忆实验得出的结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事情尚未处理完的时候,潜意识会不断的提醒我们去完成,这种提示逐渐变成一种动机,而且这种动机会让这个事件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动机出现了驱动力也会随之而来。
当事情处理完成后,潜意识就会告诉我们事情结束了,欲完成的动机得到了满足,驱动力就消失了。
从记忆规律的角度来说,人的大脑总是会记住一些需要加工的内容,将之放在已有的记忆中,就像是电脑的内存一样,而对于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的内容,大脑则会有意地去遗忘。
对于蔡格尼克效应,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解读:
一、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我们似乎天生就懂得要去追求自己想要却尚未得到的东西,却容易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甚至弃之如敝履。
越是容易得到的越不会重视,越是难以得到的愈加珍惜。
越是得不到越是孜孜不倦的去追求,却在被偏爱时肆意挥霍、有恃无恐。
对于这种现象,如何破局?
我给出的解答是:我们必须明白,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当我们不再有“理所当然”这种思维误区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珍惜。
去追求尚未得到的事物,这本身无可厚非,因为这是我们生存的意义之一。
但是对于已经拥有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去习惯化”,不能把已经拥有的事物视为理所当然,这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一件东西如果只用不修会很快变旧然后坏掉,人心如果长久得不到爱的滋养和回应也会冷掉、死掉。
所以若要长长久久的拥有,需要持续的爱惜和养护,而爱惜和养护所需要付出的心力,并不比追求的时候付出的心力少,所以珍惜的意义并不比追求的意义小。
二、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当我们有了一个目标,跋涉之途便开启了。
寻觅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我们一边寻觅一边错过,所以寻觅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失去的过程。
我们在追寻途中会不断的付出,付出时间和心力,付出汗水和泪水。
当我们慢慢了解一些人或一些事,了解得越来越多,这些人或事慢慢的也会失去了对我们的吸引力。
终有一日我们实现了我们设立的目标,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其实也到了这个目标的终止之时了。
对于这种现象,如何破局?
我给出的解答是:换一个视角,看成“追求得到之日即其重新开始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收获的过程”。
把追求得到之日视为一个新的起点,去追求更高的层次。
把寻觅的过程,视为收获的过程,因为在追寻之旅我们固然会失去很多,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同样收获很多,收获成长和欢笑,收获坚韧的品性,收获执着的性格。
三、掌握好做事的节奏,避免走向过分强迫或者过分拖沓的极端。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蔡格尼克效应是推动我们努力完成目标的重要驱动力,但有一部分人会走向极端。
有的人驱动力过强,在完成目标前会一鼓作气向前冲,根本停不下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样的人会让自己的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TA根本无法享受追寻途中的乐趣,只感受到了紧迫的节奏和巨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容易生病,身体生病,心理也会生病。
有的人驱动力过弱,有严重的拖延症,做事时非常拖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激励不够大,有可能是这个人意志力不够坚定,也可能是TA害怕面对失败(事情没做完就不会有结果,但是事情做完了反而会有失败的可能性)。
对于这种现象,如何破局?
我给出的解答是:掌握好做事的节奏。
我们不能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因为身心不允许。
我们不能长期处于懒散的状态,因为现实不允许。
所以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让自己保持奋进状态的同时,也要给自己留出休息调整的时间。
张弛有度才能长久奋战,不然因为紧张劳累而倒下,或者因为懒散拖沓而废掉,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对于蔡格尼克效应,不禁让我想到张爱玲写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我觉得不论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既然我们得到了如此娇艳美丽的花,都应该视之如珍宝,呵护在心头。
我是明月,每天坚持做原创,可爱勤劳的心理咨询师一枚,既然有缘相遇,关注我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