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作为构成原野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草。是原野的纪年。例如有这样的比喻:我记得这塬上的青草已经枯荣了七次。白居易在《赋得古草原送别》中是这样说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在草原上游牧的人,常常会用青草枯荣来做时间的标记。对照着一岁一枯荣,人的年龄也有了参照物。在《诗经·小雅·鱼藻之什》中有一篇名为《何草不黄》记录了先民这样一首咏叹: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这样的歌我们只能想象才能拼凑出来三千年前先民是用何种方言与音调来传唱?这首歌在役夫行进的道路上肯定不会只有一人传唱。漫无边际的原野上,役夫赶着牛车出征,从远处袭来的风将原野上的野草吹的一层黄、一层绿。而纷繁摇曳的野草中时时不时传来兽类的鸣叫一声长,一声短。那未知的命运在前方正等待着征人的到来。
在面对命运启示的空白旅途中,这位征人用一首简单的歌填补了原野巨大的空旷。
今天在二十四节气上是立冬日。这一节气过去之后,草色会顿失枯黄的活力,而进入死寂的状态。这一年也慢慢的进入尾声了。这是不是所谓的“草木一秋,人活一世”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