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有朋友发微信过来问候:"五一劳动最快乐!"这自然带有幽默的成分,但五一阅读最快乐,于我却是真实的状态。
五一回慈溪老家,首站在周巷丈母娘家,又开始过上好日子了,可以饭来张口,满桌子可口的菜。最好的事情还在于,有大把时间可以看书。
说到看书,早上出门时带上了4本书:《读书时代 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晦庵书话》、巜猎书记》和《我们都是有歌的人》。
带上这几本书,是有过简单考虑的。一来,这四本书可读性都很强,适合在节假日散漫地阅读;二来,计划在这几天把它们看完,让假期有个看得见的成果;三来,《我们都是有歌的人》是昨天新买的,很想先睹为快,而《猎书记》已读过几篇,非常合我的胃口,即使不想看书的时候,也会勾起阅读的兴趣的。
几本书轮流读,不亦乐呼。五一节一天读下来(其实只有半天加一个晚上的时间,早上的时间贡献给高速公路了),有了点小小收获,大致情况如下:
从《猎书记》开始读。理洵的文字读得津津有味,作者拉家常一样的叙说,娓娓道来,亲切自然。他的这些文章,不仅有猎书的故事,而且还有人情世故、世间百态,丰富多样。一口气读到第24篇,无意中看了页码,居然是第51页,真是巧合了。
那就换本书看看吧,唐弢的《晦庵书话》出场。这本书既旧又新。说旧,是因为这本书有年份了,1980年9月出版的,1983年7月北京第二次印刷,差不多有40年了。从时间上看,真让人有恍若隔世之感。说它新,书是很干净的,几乎没有翻阅过的痕迹,果然,插在书上的借阅卡的记录是空白的。值得一说的是,这本书的印数是40001—51000,想到刚才读理洵的文章,他说冯其庸的《逝川集》"书的印数竟达14000册,想来是很可怕的“。唐弢的书的印数是51000,差不多是4倍的可怕了。有意思的是,《逝川集》也是1980年出版的,那个年代,真是书的黄金期啊。
唐弢的书话读完《诗人朱湘》时,我留意了一下页码,真是奇了,刚好是第50页。51页开始是另外一则书话《两本散文》,那么,就在这里按下暂停健吧。
眼睛有点糊了,提醒我该休息一会了。我洗了把脸,走到阳台,看外面绿色的植物。丈母娘家所在的小区惠园是绿城开发的,绿化很不错。阳台外面有棵银杏树,已有4层楼那么高了,丈母娘家在三楼,银杏树就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我看着这棵银杏树绿绿的叶子,眼睛因绿色而舒适。我想到以前青林湾老房子的书房外面,也长着差不多高的银杏树。现在,房子卖掉了,书房里的大部分书,也打包暂寄在朋友家的阁楼。那些书啊,我经常会想起,却沉睡在纸箱里。
回到姚谦的《我们都是有歌的人》。这本书,是节前在书城刚买的。我想干脆从第51页开始读,但这次没有那么巧了,5I页是《怪不得人人渴望被爱》这篇文章的第三页,我不能中间插足,那就从第48页开始读。这个文章写的是姚谦自己的歌词《公转自转》,由王力宏演唱,发行时间是1998年8月21日。我喜欢听歌,但对很少听王力宏的歌,所以没有听过这首歌。这不是问题,文章后面有二维码,只要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在qq音乐听这首歌。一边听歌,一边阅读与它相关的文字,真是不一般的享受。节假日应该有这样的享受,不是吗?
听了七首歌,读了七篇文章。微信叮咚响了,是远在法国的杨建钢老师发来的。他发给我一个链接。打开一看,是他的网站"法兰西360"上的文章,徐爽翻译的比利时诗人莫里斯·卡雷姆的诗歌《兰玲花》。这首诗简洁、明快、生动,内容积极向上,像五月的植物一样勃勃生机:“”天真无邪的花铃铛,/敲响它!五月的钟声嘹亮!∥阳光倾泻而下,/果树在园里歌唱,/菜地的种子多样/破土笑话泥土的重量。∥敲响它!五月的钟声嘹亮!/天真无邪的花铃铛!/心儿摇曳,双眸闪亮,/姑娘们双双进树林游荡。/要找的仙女们啊,早已/围着石南树冠回旋飞翔。∥敲响它!五月的钟声嘹亮!/天真无邪的花铃铛!“杨老师还告诉我,"徐爽也算是宁波人,父母原来是宁波大学的老师。她自己本科在北京大学,后来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是我同学的学生,后来来法国,在巴黎七大当教授。"不禁让人感叹,世界真小,诸事有缘。
好了,压轴出场的是《读书年代 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这回我不再翻到第51页开始读了(好奇心让我翻到51页,果然又是一篇文章的中间页),我打算重头开始。前面几篇虽然已经看过,但还是让我读得有滋有味,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对书特别的爱,总是让我忍俊不禁。这样的阅读是轻松愉快的,有助于睡眠,但时间已过11点了,我得休息了,明天继续读吧,亲爱的书们,晚安!(20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