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好像开始得格外早,从10月20日左右就拉开了购物狂欢的序幕。
那段时间自己在住院,偶尔也会浏览各大购物网站,看看放在购物车里心仪已久的东西是否降价了,是否值得入手。
今年的双十一,感觉自己参与并不多,不像往年一样狂热,会囤许多生活用品。但感觉归感觉,今天细细整理下,发现自己购入的物品数量及金额,竟然也是一大笔。
我把它们做了分类:
1. 家居电器类
拖扫地机器人1个
净水饮水机1个
台灯1个
装饰画1套
2. 服饰鞋帽类
先生的羊毛衫2件
先生的运动裤2条
自己的连衣裙2条
自己的运动裤1条
父母及婆婆的运动鞋3双
3. 护肤品类
面霜1瓶
身体乳1支
4. 生活用品类
抽纸1提
洗发水1瓶
5. 学习类
专业书2本
6. 礼物类
养生坐垫1个
护手霜1套
一共22件,花费约8500元。
家居用品类
这里面,花费最多的是家居电器类,占了大半壁江山,但也算是刚需,都是为刚装修好的小家添置的一些实用且具品质的物件,这些用心和花费,我认为是值得的,是对家的一种信仰和仪式感。
毕竟,家是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地方,那些被请进来的每一样物件,将陪伴我们度过生命中每一个漫长荒芜的时刻,也会见证这里发生的每一份感动和温暖,应该像精心过滤过的朋友一样,值得相伴余生。
服饰鞋帽类
服饰鞋帽类一共10件,是数量最多的品类。买给家人的那些,是我每年如一想要送去的关心。而最值得欣喜的是,买给自己的部分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要知道过去几年,每年双十一添置一件大衣和羽绒服是基本的,更不要说内搭、毛衣、连衣裙什么的了。
那时候的自己不管从内在还是外在都很匮乏,总想要从衣着等外在物质方面补偿那个曾经没被喂饱的内在小孩。什么好的未曾有过的都想拥有,都想送给她,好像那样,就会有更多的自尊感,觉得自己配得上,足够好。
以前也想控制自己少买衣服,但总是过段时间就会报复性反弹,就像强扭的瓜不甜,委屈的自己迟早也会牢骚埋怨。
现在的“控制”,内心不再感到不舒服,不再感到委屈和压抑,而是自然而然。这该归功于经过这几年买买买和断舍离的痛苦拉锯战后,经过越来越多无常的折磨后,也更能区分内心真正的想要和需要。
我只需要那些一见钟情的东西,它能让我在平淡寂寥的时光里,回忆起初见时的怦然心动,联结那一刻心花绽放的欢喜。
也只需要那些简简单单的基本款、经典款,不过时耐得看,淡淡然陪我走过光阴的长河,去和每一个阶段的自己遇见。这样一来,它们也不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像是值得珍视的朋友,陪我见世面,也给我温暖。
护肤品和生活用品类
护肤品和生活用品类不同于往年,囤得很少,大约3个月的量。以前很爱买化妆品,但化妆技艺不精,总是用在脸上的少,过期丢掉的多,于是干脆就不买了,只留下懒人用BB霜和防晒,只买适合自己的护肤品。
生活用品也不爱囤了,再便宜也不想像我那爱囤积的表妹一样,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
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殊不知赔进去的可能不只是空间,还有占据的注意力。毕竟,每一件物品,你拥有它的同时,它也在拥有着你。
学习类
学习类,我今年只买了两本工作用的专业书。没有贪多是因为书柜上只见面未深交的书实在太多了,每一本上蒙的灰都像在啪啪打我脸,怪我始乱终弃。
买的时候信誓旦旦告诉自己,这几本根本不够看,要多多益善。可真的拿到手,好像时间又被谁偷了去,捉襟见肘,反正就是很难分配到和它们的“约会”上。
书不读不为友,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知己还得深深交。所以暂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先把书架上的书看完,再少量购入新书。
礼物类
今年的购物车里还增加了一个品类,礼物类,其实只是两件聊表心意的小礼物。因为生病就医,朋友们听闻热心帮忙介绍医生,让我省下很多心。
平时你以为关系很普通的一个朋友,却能在生死健康的大事上热心帮忙,那真是雪中送炭一般的暖。
先生说,人至中年,医生朋友显得特别重要。是啊,哪台机器能永动,哪个人能不“维修”?
书到用时方恨少,人到用时方恨无。朋友不一定时时联系,但是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那些人,一定是真朋友。
现在想想,这购入的是物品,但物品其实只是容器,是载体,购入的每一件,分明都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我们和家的关系,和家人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
我们之于各种关系的思量和在意,被我们悉心放进那一件一件的物品里,由它们去言说,我们的爱、联结和感激。